李道汝待到晡时,同邬阑说完之后又闲聊两句他才离开。
邬阑倒没急着走,依然坐着饮茶,只是喝得肚肠寡淡,想着附近有一家糕饼铺子,于是便打发了报社伙计去买些蝴蝶卷子和枣糕。伙计还没出厅堂,她又把人喊了回来,然后嘱咐着再买些撒子和不落夹。
这家糕饼铺子像是宫里厨子所开,他家糕点不光做的精细,味道还好,咸的咸鲜适口,甜的又甜而不腻,正合邬阑的口味。像那撒子,宫里就有白撒子和糖撒子,这里卖的撒子也是两种口味。
不落夹就是苇叶包糯米,宫里四月八日才赐了群臣不落夹,作为节令赐食。这种不落夹长三四寸,阔一寸,味与粽同,不过更像叶儿粑倒是真,要是咸口叶儿粑邬阑可以吃三四个,甜口的一个就打闷。这家的不落夹做的小巧,同样也是有咸甜两种味道。
等待的功夫,邬阑换了靠窗的座位,正好可以看见前院里种的花花草草。
暮春时节,天气已非常暖和,晡时偏西的阳光透射到象眼窗格上,又打到室内墙上,显出有趣的光影图案。象眼窗格中央的方格用了螺钿片做镶嵌,这种螺钿片需事先加工,扬州的做法是磨,琉球的做法有煮和磨,煮之后再用刀剥开,得到的螺钿片比较薄且半透明。还有一种稷山的做法是用猪油煎,但一般只适用较小的片。而其余窗格则是镂空,已去掉了窗纸。
螺钿片薄而透光,而且造价比琉璃低,这个时代也算不错的替代品。
四合院位于贾哥胡同,胡同里多会馆报社,外加酒楼茶馆戏园子,平日间就车水马龙,但院里还是挺安静的,有些闹中取静的感觉。
小三进院子说来也不算小,大门两侧是倒座和车轿房,进去后正对影壁,东侧是角院,西侧门洞,通向前院。前院连着厅堂,带东西梢间,这是报馆的接待、洽谈之处。
堂是穿堂,过去之后便是主院,北房是报馆办公之地,东西厢房则是印刷场地,三栋房有游廊相连,每房皆带有耳室。再往后就是后罩房,用来做伙计员工的宿舍,以及库房。
前院狭窄,但即便如此,堂右还是种了几本牡丹芍药,此时还在花期,堂左专门劈开一地来种梅花。
燕地的植梅史要追溯到元大德末年,从江南移至,因北地冬季寒冷,梅花不能露地越冬,需要搭一座穹庐,名曰淑芳亭,其实就是蒙古包,但这也算是因地制宜的创意。
京师之地更多的还是盆梅,终究还是因为气候原因没有完全驯化,好比它一直不能在北京安家落户而长期‘北漂’。但随着栽培技术的提高,后来又出现一种温室催花术,所以在严冬季节里,依然能见到盛开的梅花,包括小桃、郁李、迎春皆然。
说起京师里赏花的去处,就很多了,比如天坛、私家园林及一些寺观都是赏花的好去处。如香山的碧云寺、高粱桥的极乐寺都植有梅花,右安门外的草桥、满井更是遍植各种花卉,而私家园林里,以海淀的李皇亲园最为有名。名家里则是米仲诏之湛园在文人圈里最出名。
袁中道就有诗云‘岁时不用叹飘零,胜地还忻聚德星。怪石已惊呈幻巧,寒花况复斗清灵。维摩居士存丰骨,姑射仙人有典刑。玉照堂前多艳质,何如名理对芳馨。’
其实还有一处赏花地,影响力之广,整个京畿之地无出其右……那就是紫禁城里的文渊阁。文渊阁右有花台,相传是宣庙幸阁时命人所砌,植有三本芍药,居中为淡红者,居左为纯白,居右为深红。也是自此便开启了内阁赏花的传统,而花会则名曰‘玉堂赏花会’,每年四月初四,内阁都会设宴赏花,并相互酬唱赋诗。
同一日赏花的还有宫廷内眷,皆去往万岁山的永寿殿,那里牡丹芍药甚多,这日内眷们会换穿纱衣,在牡丹盛后又设席赏芍药。今年邬阑没有跟随宫中内眷一起赏花,只因那天她随永明帝去了泡子河。
邬阑常往文渊阁跑,自然知道那里种了花花草草,只是说实话,文渊阁里的植物普遍都长得不怎么样,尤其那芍药,丑不拉几的,还没有报馆种的芍药长势好,或许真是因为水土原因吧。
穿堂而过,就到了内院,
内院比前院稍大,平时常有人来人往,所以院里没有专门规划花圃,只有北房外原本就有的一株垂丝海棠,以及东厢房外后来又补栽了两株杏树,园中无水石花竹之胜,惟有杏树成林……‘林’字就形象的表明了数量。
除此,在罅地又见缝插针的种了不少菊花,是以,在这个四合院里,一年四季皆繁花不断。
“小东家,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