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厂长获得了市里的支持,又有江家的充分授权,一出手就不寻常,三把火烧得热乎。
仅仅五天前,情况还完全不是这个情况。那天,他终于见到了著名的谢导演。
“听人说你对《清凉寺钟声》很有想法,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可以教我的?”谢导的语气很客气,骨子里却透露出一种距离感。
韩厂长脸一红:“那都是酒后失言。”
谢导可不是自己想见就能见的,妥了人却一直没能约到。最后韩厂长觉得“敬酒不吃吃罚酒”,好歹也要刺激得谢导见上一面再说。
“不过你说的也不是全没有道理,当然我也只是道听途说,经过几个人一转述反而是真了。你能不能详细地跟我说一下?”
韩厂长暗暗称奇,谢导的反应还真是被人说对了。他仔细想了一下才说:“其实《牧马人》和《清凉寺钟声》有相似之处,都是一个人进入陌生环境,产生感情后面临物质诱惑,而终于不忘初心的故事。”
谢导点了点头,算是初步认可了这个来访者的想法。可是这明显地还不够。
“但是两部影片放映的时代、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也不同。《清凉寺钟声》中有很多都是通过‘说理’而不是情节展示,所以我说是理念而非情感先行。”
谢导在片中下减少了他在过去创作中几乎擅长的“煽情”,但是很多人难以接受大段的对白,所以票房比较惨淡,原本寄予厚望的扶桑国更是惨不忍睹。
大部分内容谢导已经听过了,他只是着重问了一句:“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对这个电影有很大影响吗?”
终于把话题引到这里来了,韩厂长松了口气:“华国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国内外巨大的发展落差和收入差距,人们更多地在反思过去的一切是不是合理,传统的观念不是他们关注最多的;扶桑国经历了经济高潮,现在流行消费文化,和以往反思、节俭的传统也形成了很大对比。”
仔细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儿。当华国在快步追赶世界先进技术时你让他们回归传统,当扶桑在尽情享受经济繁荣时你让他们返诸内心。尤其是,这个结尾还是回到华国的传统价值观。
这几句话不容谢导不重视。
没有事后的诸葛,没有拉长焦距,很难看出当时的历史局限。谢导就有一种被人拉长了视野的感觉,似乎很多事情都能够说得通。
“你们是对影片的结尾有想法?”谢导终于放松了姿态,愿意听一听不同的意见。这个太难得!
“我们厂是生产可乐饮料的。我觉得可以减少一下影片的苦难,放一些现代工业元素。这个工业元素一方面是给遗孤寄样家庭以新的开始,一方面可以结合扶桑国在工业制造领域的自豪感。”
遗孤家庭不再是穷困的农村生活,而是在可乐加工厂有了新的生活。咋一听可能比较突兀,难怪谢导差点儿跳起来。
他尽量去平复自己的情绪,才继续问着访客:“难道这个改编就是为了你们打广告?”
“为一国产品鼓与呼没什么不好。可口可乐就是跟随他们国家的电影走向世界,这样的电影其实是一个国家更需要的。这样改编以后,对于国人有了更加开放的视野,对与扶桑国则刻意展示他们的产业链条。”
“不管怎么说,我是不可能为了你们的商品去做这么大的改动。”谢导说到这里就停了。他丢不起这个人。
“要是只是在扶桑国播放改编后的电影呢?反正那里也没多少人看过。”韩厂长还是有些不死心。
“不可能!”谢导的脸色已经非常难看了,“你的意思我已经清楚了,你请回吧。”
被下了逐客令,韩厂长郁闷了:“我们可以承诺百万人观看,我们的投资人在扶桑国有很大的影响力。他可以帮助您实现愿望。”
“你们的投资人?”
“就是那个写出了《棋魂》、《中华小当家》那几部动画作品的,在扶桑国可受欢迎了,”韩厂长还不死心,急迫地说出一些没来得及说出的话,“亚洲只有华国的厚重结合扶桑的匠心,才能在世界占据前沿,整个大陆才有前途。也就是当华国腐朽时,扶桑就来刺激一下;当华国强大时,扶桑就来朝贡。扶桑是华国的镜子,二者可以很好地共存。”
这个立意高大无比,高大到连谢导都不能不动容。
自己拍的很多作品都是非此即彼,都是认可一个、否定一个。这个作者却能让双方更好地借鉴、融合,而且能够关系人类的命运,代表了更高的境界。
“大国的兴衰曾经提出一个罗沙国和德意志的消涨曲线,你又把这个曲线放到华国和扶桑来了?”
韩厂长接不上了,江奕没跟他讲这么多呀!
似乎是看出了韩厂长的窘迫,谢导并未多说,只是说“我可以考虑一下”。
仅仅两天前,情况还有些不太乐观。那天,他终于见到了崂山可乐企业的厂长。
崂山可乐的厂长很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