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129(2/2)

僧在启程之前,方丈与师伯祖也考虑过这个问题。我少林僧人从未经历过此等事情,的确无法向大帅与朝廷保证获取的情报是否准确,是否可靠,少林寺也承担不起这样的重任。只是惠彦师伯祖也提到,有一些事情,总是得有人去做;至于能不能做好,能做到甚么地步,却不是在做事之前便能作出判断的。因此小僧还是来了,算是我少林代表佛门想为西北的百姓,为朝廷做一点事情的心意。”

    子定语音平静,不急不徐娓娓道来,彷佛说所说全是他人之事,细微之处尽显风度。

    周同心中却是有如波浪汹涌,“有一些事情,总是得有人去做”,这正是惠彦大师一贯的态度,数十年的时间改变了无数的事情,却从未改变这位老和尚的这番坚持。

    他心情激荡之下,便想上前一步替子定说话,欲以自身作担保去劝解夏松同意少林所请,可是东卫卷宗上看到的哪些沉甸甸的文字又不停提醒着他:你应该保持沉默,带人到了这里已经是你能做到的最多了。

    周同心里天人交战,夏松已然注意到了他神情不对,当即开口道:“此事本官还要仔细考虑一番,刘光,你带这位僧人先下去休息;周同留下,本官还有话与你交代。”

    等刘光与子定两人退出大帐之后,夏松回到位置上坐下,抬了抬下巴示意周同:“你坐。来与老夫说说你的想法。”

    周同施礼坐下,抿了抿嘴,心中盘算该如何开口。

    “老夫适才看你有话想说,怎的如今又不说了?”夏松的眼神有些凌厉,又有些着恼,他是真的欣赏这名年轻人,特别是考虑到这年轻人身后的背景,更不愿这年轻后生陷入泥潭无法脱身。

    “大帅,末将认为,不论曾经发生了何事,至少少林此次的做法,是有利于百姓和朝廷的,对大帅也是有用的。”

    “西北乃至西域之敌佛教盛行,佛门弟子行走当不会有太大困难。如今我军情报不畅,对叛军的行动只能依靠推测,难免会出现一些来不及反应的状况。若是有佛门弟子愿意替大军收集情报,哪怕十条中只有一条正确,可能也会对战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道理十分简单,大帅不可为其他俗事分心才是。”

    周同干脆站起身来:“这位子定和尚,乃是惠彦大师的徒孙。惠彦大师在西北也是活人无数,万家生佛的圣僧,他的晚辈在西北行走,受百姓敬重也是必然,不光能收集情报,说不得还有可能替朝廷分辨,分裂叛军军心。”

    “这等好事,还请大帅不要拒绝。”

    夏松端坐在椅子之上,面容平静如古井不波。

    “周同,你既然能说出让老夫不可为其他俗事分心之言语,又是东卫百户的身份,想必有些内情你也知晓,老夫也就省事很多。”

    “这帐中如今只有你我二人,老夫问你,你可曾听闻过文皇帝的事情?”

    夏松轻飘飘的一句话,却是击中了周同心中最担忧的地方。

    文皇帝乃是太祖、太宗之后,大汉朝的第三位皇帝,在位时长二十四年,因其励精图治,兴修水利,厉行简朴,让历经战火的百姓得到了休养生息,驾崩后谥号为孝文皇帝。

    文帝无异于是太祖、太宗后的又一代英主,可是他的英明是在年轻之时。在文帝老年的时候,不知受何人蛊惑信仰了佛教,不光在皇宫中修建佛堂,供奉佛像,还下旨在大汉各州、府、路大肆修建寺庙,并自取法号为冠达法师。

    一国之主如此荒唐,自然引起官员的抗议。当时有一名唤作正衍的和尚极得文帝的信任,时常唤入宫中论法,甚至于见夜色太深,还留宿于宫中,这可是让所有的官员都无法容忍之事。于是有一次这正衍和尚与文帝论法结束,离开皇宫之时,被守候了许久的官员们逮了个正着。

    愤怒的官员们以正衍和尚蛊惑君王,祸乱朝廷为由,将其活活打死在了御道之上,此事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文帝大怒之下,令东卫彻查涉案的官员欲以加以重罚,结果朝廷百官纷纷上书,说是当日自己也在场参与了动手打人,皇帝要处罚的话请将自己一并捉拿下狱。

    百官的上书更加惹恼了皇帝,东卫的昭狱因此而人满而患,到了后来甚至连开封府的大牢中都关满了因此获罪的官员,与此对应,各衙门空空荡荡,政务无人处理,眼见着便是要天下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