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130(1/2)

    正在这紧要关头,又传出皇帝要废除太子李启的消息。有传言说是李启乃是打死和尚正衍的幕后指使,原因便是因为正衍向文帝进了谗言,结果不知怎的被太子知晓。文帝在正衍被打死之后对太子十分的不满,决意要改八子翼王李德为太子,但此事被李德所拒,消息这才透露了出来。

    群臣为求自保,秘密联络时任殿前司都指挥使的曹宽。

    曹宽乃是济阳郡王后人,幼时又因与荣王府的关系,拜入武当习武六年,原本便亲近道门,对佛门多有抵制。文帝突然皈依了佛门,曹宽在私底下也多有怨言。双方一拍即合,在四月初八佛诞日,文帝为佛祖祈福的那一天,以清君侧的名义攻进了皇城,逼迫文帝禅位于太子李启,尊其为太上皇。

    李启登基后,立刻拨乱反正,下旨释放被捕官员,停止所有新建佛寺的建造,削减寺庙解散僧人,将寺庙改做学堂,佛像回炉融为铜钱。这些举动大大稳定了朝堂,得到所有人的称赞。

    李启又以自家李姓乃是老子后人为由,提升天下道人的待遇;御驾临洮拜竭老子飞升之地,重建武当真武观。这一系列行为更是让天下人称赞,都道胡法将灭,道门当兴,很快消弭了文帝后期乱政所带来的影响。

    最后,李启更称八弟李德为贤王,许他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以酬其拒辞太子之位的功劳,这便是景帝朝大名鼎鼎的“八贤王”。

    经此重大变故,大汉朝上至皇帝,下至文武百官乃至是民间百姓,都对佛门中人心存警惕,便连是丧葬之事也都不再请和尚去作法师,佛门由此开始衰退,这一下便是百余年过去。

    事情虽然过去了许久,但此事的影响却一直都还在大汉朝廷和民间延续,虽然不至于如同一开始般不与和尚们打交道,但实际上在朝堂中与佛门有联系仍然是一件非常令人忌讳的事情。

    这些事情,周同以前不知,后来从北国返回京城之后,有了一些空余时间,莫奇燮便逼着成风让他去西院翻阅那堆积如山一般的卷宗,这才了解到了许多隐秘之事。

    周同后来以为,或许子定代表少林寺示好自己,难保没有想要以自己为突破口,代表佛门重新与朝廷开始接触?就好比是大军冲阵,若是队伍的前锋能突入敌军的防线,那么只需要在此基础上向两侧进攻,敌军防线便容易被撕开,这也是为何前锋中无论将士,一般而言都是由大军中最勇猛之人来担当是同样的道理。

    惠彦或许一开始并没有这样的打算,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许自己的北国之行让他对自己产生了一丝幻想,这才出现了后来雄州的再次相遇,才有派遣子定到襄阳与现在的西北之行,少林这佛门执牛耳的武林大派,动作也越来越大。

    但这些都只是周同自己的猜测,现如今朝廷面临的最大问题并非是防范佛门的崛起,而是要平叛西北,将五州百姓从叛军手中早日解救出来,可是没有情报,这仗打得就会越发糊涂,哪怕周同不在其位,也能想象得出夏松每日里殚精竭虑,就是担心陷入叛军的包围。毕竟是拓跋昊父子经营了数十年的地方,汉军在这五州与叛军交战,优势便已被削弱到了极致,再失去了情报的支持,好比棋局开始便让了对手数子一般,实实在在是处于了劣势。

    鉴于这样的想法,周同最后还是决定将子定带到大营,想劝说夏松以大局为重。现在夏松的态度看起来十分明显,不愿意佛门之人掺和到行伍之事里面,宁愿冒险一些,也要杜绝日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

    想到这里,周同正色道:“大帅,末将此前确实曾经看到过一些记录,可是时移世易,如今的佛门与往日的佛门相比,当是多了一份踏实,少了许多虚浮的幻想。”

    “你看那惠彦大师,数十年如一日行走帝国各地,救人无数造下无边功德,被人冠以‘圣僧’之称,就连我在东卫的一位生死兄弟,他的全家老少也承得惠彦大师的救助才能活到如今。”

    “末将也算道门弟子,以前也曾遇到过佛门里的败类,可以说在遇到惠彦大师之前,对佛门的印象全是一帮只会欺骗百姓的和尚。但是惠彦大师改变了我的一些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