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095(2/2)

一次,叮嘱他一件事情,要他对一名东卫的百户多注意一下,有机会让他多多锻炼,那名百户的名字叫周同。

    对周同这个人,夏松还是有所耳闻。此人年纪轻轻,如流星一般崛起,短短一年便是东卫百户,据说有千军辟易之勇,乃是莫奇燮的心腹爱将。后来他又听小道消息说,此人乃是襄阳孙府的女婿,这解释了他心中的一些疑惑。

    据说此人参与护送沈扩出使金国,在最后匆忙撤离之时,他单人匹马为使团断后,杀得金兵精锐宫帐军胆颤心惊,又说此人双臂能学霸王抗鼎,不光生裂虎豹,还能倒拔疯牛。对这些传言,夏松一惯报以谨慎相信的态度。

    之所以没有完全不信,是因为使团队伍回到京城之时,据说只少了两人,而后来的消息又说这两人都完好回到了京城——其中一人正是周同。再加上后来朝廷对周同的奖励,夏松判断,虽然自己没亲眼目睹,但此子在此次任务中立下了大功也是实实在在的。

    至于那些夸大之言,武将嘛,不都是如此,爱说大话?什么‘杀敌盈野’,什么‘缴获无算’,都是一脉相承。真要计较战功,杀敌盈野最后统计下来的人头斩获不过数百,缴获无算收获的尽是一堆破烂。

    初时夏松听说自己麾下有这么一员猛将,心中还十分高兴。待到魏直离开回宫之后,他才突然意识到自己是接手了一个大麻烦!

    什么叫多多锻炼?皇帝的意思太明白不过了,就是要让这年青人多参与战斗,还是危险性不大的那种!可是这战场上刀枪无眼,谁就敢保证能不受伤?将军还难免阵上亡,何况你区区一名百户。若是只是皇帝的关照那也就罢了,偏偏这人还是孙家的女婿,这可就实在让人为难了。

    荣王一系虽然这百余年来都躲在襄阳城外没有入仕,但底蕴之深厚不是寻常人所能想象,自己也不会因此而小觑他们。荣王爱婿若是在自己手下有个好歹,后果只怕不是他夏松能够承受得了的。

    除掉这个大麻烦,夏松还得面对一堆小麻烦:硬塞进军队中的各家勋贵子弟。

    《孙子兵法》开篇便讲到:“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这些武臣出身的勋贵们难道真的不明白这道理,真以为叛军乃是一群乌合之众,朝廷天军一到就能扫荡乾坤?想那匪首拓跋昊,十数年如一日,几乎每月都大张旗鼓纳妾,以此自污麻痹东卫对他的监视,岂是善与之辈?如此心机深沉之人,谋划多年一朝起事,真有那么容易平定的吗?

    夏松不认为勋贵世家都想不到这些。他思考许久,得出一个结论:勋贵们这般做法,或许只是向朝廷表示忠诚的一个态度。如今朝廷内忧外患,加上天子好大喜功,重用武人已是定局。当此之时,最明智的做法,自然是要紧随天子的意志,反正他们家中子弟众多,死上一两名旁系之人,又有什么关系?说不定运气好了,真能立下些许战功,那就是平白捡来的好处了。

    既然你们如此心狠,也休怪本官手辣!夏松心中发狠,打定主意对这些人要一视同仁,各人生死由命罢了。若是战后有人要因为这些事情来为难自己,哼哼,旁系可不是嫡子,老夫也不是谁都能拿捏的软柿子!

    两万大军逶迤前行,因为没有太多的辎重,又是出发的第一日,因此未时才过没多久,夏松便下令扎营休息。

    他这是打定主意按每日行军六十里的速度前进。一方面因为军令要求达到延安府的时间足足一个月,从汴京出发的此段行程约为一千四百里左右,这样的期限对他而言绰绰有余。另一方面,他也想趁路上这段时间,对自己手下之人尽可能的多了解一些,以免临到上阵时还是将不知兵。

    要尽快熟悉了解手下,其中一个办法自然是点将议事,让手下将领在适度范围内提出军略,若是可行建议那么便记录下来,若是莽撞无智自己也能让其冲锋陷阵。若真个是草包,又不愿意听从安排的,那便只能祈求自己好运。

    夏松在外放做官时,曾经知州延安府,率军抵抗过金兵入侵,算是朝廷大员中为数不多有过战场经历的一人,也正因为如此才被朝廷点将。他此番率大军出征,哪怕才刚出发,大军尚在京畿之地,他对部下的要求也极为严格,安营扎寨法度严谨一丝不苟。待得大军营寨安扎完毕,太阳已经即将落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