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095(1/2)

    永兴十年四月二十八,这一天乃是黄道吉日,两万禁军从汴京出发,将在五月二十八日前到达延安府,会合麟州、庆州军一万三千人,这三万多主力将过塞门寨、翻越横山,进入目前被项人控制了的龙州;另有泾原总管刘祚将卒一万七千人以为偏师,将在五月初十这一日由环州出发,直指韦州的叛军静塞军司,威胁灵州。

    两路大军分进合击,最终的目标便是现已被叛军占据定为王城,改名兴庆府的灵州怀远。

    夏松江州德安县人,乃是当今朝廷兵部尚书,此次平叛大军主帅,皇帝钦点的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他今年仅四十八岁,正是官员年富力强之时。

    夏松自幼聪慧,四岁读书少有才名。十二岁就读县学时,督学李宽前往县学视察,看见夏松读书勤奋,于是便考核他;夏松毫不胆怯,当场作赋一篇,援笔立成。李宽阅后感叹道:“此子有王子安之才!”于是夏松名声大振。

    夏松之父夏皓,本为代州军中一都头,景德元年秋十月,金人突袭代州,挡在最前线的西陉寨半日陷落。夏皓为争取传递军情、给朝廷更多疏散百姓的时间,率部下死守雁门寨,最后壮烈殉国。因为这个原因,朝廷在战后抚恤中,夏松被赐职三班差使,勉强确保母子衣食。

    又过了几年,夏松应试朝廷贤良方正科及第,任职丹阳县主簿。第二年,恩师李宽将其推荐给其族兄,当朝宰相、门下侍郎李康,得李康赏识,将他调入京中任职,后又外放地方为官。自此之后,夏松平步青云,一步一个脚印,直到三年前任职兵部尚书一职。

    此次被皇帝钦点为西北平叛主帅,夏松心中既有激动,又有忐忑。

    在朝廷决定出兵之初,夏松便建言道,西北五州项人以数十万计,裹挟当地百姓,当能征兵至少在十万到二十万人之间;若是拓跋昊狗急跳墙,说不得这个数字还能再翻一番。因此他建议,朝廷至少需派兵十万,其中还不少于一万五千骑兵,方能以最快的速度平定叛乱。

    可是他的建议没有被朝廷采纳,其中最大的阻力便来自计相赵括。

    赵括给朝廷算了一笔账:以禁军而论,一名士兵非战时月俸钱两贯、粮三石,战时翻倍,盔甲武器另计,战时军需消耗另计;而养一名骑兵的费用,自古以来均是步兵的数倍。若是十万大军出征,随军民夫至少三四万人,这些人每日耗钱五十文,粮两升,全部算下来一个月的消耗折合为铜钱的话至少是四百多万贯!

    赵括愤怒地表示:你夏松知道这是多少钱吗?这是朝廷年入赋税的足足一成!这还没算战中的消耗、战后的抚恤以及对有功将士的嘉奖!你夏松能有办法拿出这笔钱来吗?反正我赵括是拿不出来。

    面对这位三朝元老重臣咄咄逼人的态度,夏松显得极为无奈。他问赵括,三司能最多提供多少钱粮给这次平叛?赵括说得斩钉截铁:只能提供三万大军半年的度支。

    三万大军半年平定西北五州?这分明是胡搅蛮缠!夏松怒而寻求皇帝的帮助。永兴在听取各方意见之后,考虑了整整两日也没有下定决心,皇帝心中还有一个顾虑,他担心北方的金人又趁机南下。

    这样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从去年岁末沈扩出使金国的遭遇,以及后来东卫的情报来看,金国朝政大变,萧合哒一系掌权已成定局。萧合哒此人向来轻视大汉,认为汉人软弱,南国又富足,正当为金人的牧场。若是平叛之战稍稍拖延,到得秋高马肥之际,金人必定有极大的可能再次入侵,到时候还不知道朝廷还要有多少支出,因此此刻支持三司便是对未来的未雨绸缪。

    但仅让三万大军平叛,永兴哪怕不是马上打天下的皇帝,也知道此事不甚靠谱。夏松分析得不错,叛军至少有十万人以上的规模,就算其中大部分是临时征召入伍的项人或者边民,其战斗力也不可小觑。三万人马,着实是在为难夏松。

    最后还是户部尚书唐正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朝廷出兵五万,其中骑兵一万三千人。但这五万人不用都从汴京出发,东京禁军只用出步兵一万七千、骑兵三千人,其余人马从驻扎麟州、庆州等靠近西北五州的禁军中调遣,辎重、民夫提前在延安府调拨好。如此一来,便可大大减少大军消耗,也算给夏松有了个交待。

    夏松在临行之前,皇帝身边的大太监魏直专程上他家中拜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