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1294章印刷(2/2)

住地感叹道:“民生多艰,百姓多苦啊!”

    一旁的吴青当然知晓眼前皇帝的心思,他强忍着心中的笑意,这才配合道:“陛下所言甚是,岂止是书籍,就连吃住,都是极为简易,污秽的。”

    “你说的也有些道理。”

    李嘉点点头,接过话题,说道:“病从口入,吃住的地方那么,那么,污秽,怎能不多病多灾?”

    直到这时,这位皇帝也意识到,一场卫生运动,也迫切地需要展开了。

    只是,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着实难弄啊!

    心中过了一遍,他终究是放弃了。

    “去县学看看!”

    皇帝轻声道,声音颇有些疲倦。

    随即,马车又继续行进,来到了县城。

    入城税,人头一个铜钱,牛羊等,五志十钱不等。

    李嘉看了一眼,其胸前写着两个大大的转运二字,他就立马知晓是转运使司衙门的人。

    偃师县作为京畿县,颇有些繁荣,但一纵一横两条街,满是商铺,能解决了一切。

    自然,坊市之分,就不存在了。

    就如同后世一般,有钱的部门建筑最为显著,李嘉一抬头,就是转运使司衙门,比一旁的县衙还要气派。

    隔壁矮小一截的,则是通判衙门,巨大的登闻鼓,极为显眼。

    再旁边,就是巡检衙门,

    至于县学,则是一个三进的小院,牌匾上偃师县学四个大字。

    李嘉眯着眼睛一看,字不错。

    至于大门,早就已经关闭。

    “怎么不开门?放寒假了?”

    说着,皇帝就突兀地笑了起来。

    吴青弄不懂笑点在哪,但也赔笑着:“冬腊月,县学应该是没开。”

    随即,派遣手下去打听了一番,书店老板言语,说县学一年只在三,四,五,六,七,八,这六个月办学,其余的时间都大门紧闭。

    而且,每月也只上十天课。

    问道为何这般少,直言,没那么多先生。

    李嘉闻言,沉默了。

    这话在理啊!

    “回去吧!”

    皇帝心情有些差了。

    县学延请名师,但哪里比得上那些豪族的高价先生,寒门渴学,但教学资源却十分费劲。

    县学的作用,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回到洛阳,李嘉一个人待在书房之中,苦思冥想,终于写出一个字——印刷术。

    明清时期,为何读书人极多,就在于科举只考四书五经,考试的格式都固定了,一切去繁就简,造就了大量的寒门子弟。

    当然,四书五经还得包含朱子注释。

    即使如此,印刷术的普及,让每本书的价格,降到了数百文,甚至数十文。

    活字印刷一直被宋吹津津乐道,但迁活字,如同磁悬浮列车一样,太过于昂贵。

    到了明朝,印刷术大为进步,木活字应运而生。

    木活字,与铅活字,以及锡活字、泥活字相比,更加的廉价。

    甚至有套刷,也就是多色彩书本,比如正文为黑字,朱字注释则为红字,然后色彩的多样化,造就了春宫图的活跃……

    如此,书籍真的开始普及了。

    “改进印刷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