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在半年内是无力再发动战争了,这也就争取到了回援的时间。
听完了耶律莫的叙述后,所有的契丹将领都沉默了,他们虽然能够想到即便是辽国给了钱,给了粮李继迁也未必能够在李继光的身上占到任何的便宜,但是他们万万也没有想到居然最后李继迁是因为时节而被击败的。
其实这并不是辽国将领的错,只是因为辽国已经立国太久了,即便辽国人是草原牧民出身,但是国家这种政治体制还是能够在发动战争的时候调节好国内的兵农关系,不至于让国家在战争期间出现粮食生产停滞这样的窘境。
不过辽国人忘了,自己这边是一个国家,而党项人还只是部落联盟,部落联盟这种政治体制往往就会造成部落的利益高于族群的利益,部落酋长往往在做任何的事情都会把全部落的力量调集起来,出外打仗与农业生产都是这样。
无法向国家那样合理的分配劳力的比例和劳动果实的分配。
这也就造成了只要李继光不在之前的战斗中损失太多的战斗力的话,一旦熬到了春耕十分,党项部落必然要退走回去春耕,要不然他们本部落到了下半年就会没有粮食。
而且在契丹人也有大量的壮丁出外打仗的时期,一旦战事拖得时间够长的话,契丹国内的粮食肯定也就只能够供应他们本国所需的,党项人再想指望契丹人的资助那就是不可能的了。
在想明白了党项人为什么这个时候会掉链子这件事情以后,耶律莫不得不面对一个很困难的局面,那就是李继光的援兵不曰即将到来,迅速拿下汴梁城已经无望。但是退兵的话又实在死不甘心这样一种进退维谷的状态。
就在耶律莫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汴梁城内倒是呈现了一种有别于之前几个月的状态。当赵惟吉在城上以一种近乎于零代价的状态守住了契丹军的进攻后,整个宋军的士气一下子膨胀到了最高点。
而且与此同时李继光击败了党项部队,腾出手来开始回援汴梁的消息同样的传到了京城里。
在这内外两重利好的刺激下,整个汴梁城一扫前几个月的阴霾,重新焕发出了活力。
这个时候赵惟吉已经开始设想如何出城配合即将到来的李继光援军歼灭契丹部队了。
于是乎他开始在城内做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让他从新华城带来的生产炮弹的工人组织着整个汴梁城里的铁匠开始制造炮弹。
此时的大炮的炮弹还是用那种比较早期的球形弹药,相比于步枪的锥形要容易生产的多,只用有技术工人组织的话,一般的铁匠也能够打造。
还有另外一件事情就是赵惟吉开始组织木匠为炮身设计并制造跑车,如果要出外野战的话,火炮的机动力是必须要保证的。
在做这两件事情的同时,赵惟吉也没有让这些将领们闲着,他让铁峥带着一群参谋和几员大将研究如何才能将步枪部队与其他冷兵器部队结合起来,从而能够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有效的抗击契丹骑兵。
就在汴梁城内外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时候,第二则改变战场平衡的消息再度传来了,那就是在雁门关抵抗辽军许久的杨延昭终究是没有够支撑下去,雁门关失守,杨延昭只是带了少量部队逃回了关内。
此刻攻破了雁门关的辽军,正在全速向汴梁城挺进,希望能赶在李继光所部之前到汴梁城,对于此时还在汴梁城下的辽军进行增援。
这个消息的传来,为本已陷入了低谷的辽军士气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辽国士兵再次看到了攻下汴梁城的希望。
不过辽军的高层尤其是耶律莫倒是对于是否要等援军来了以后再次发动对于汴梁城的进攻持保留态度。
在耶律莫的心里,再次攻城有可能会与上次的结果一样,在他心中更希望能够通过野战歼灭宋军的主要力量以后再进行攻城。
毕竟驰突无敌的契丹军在旷野上更具有作战力。
将自己的想法与其他将领商量过以后,耶律莫作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先行退兵,退到黄河以北的澶渊附近。
当契丹人退兵的消息传到了汴梁城内的时候,赵惟吉知道这个时候无论如何他都得率兵追出去,如若不然的话,之前丢失掉的领土在短时间之内基本上就拿不回来了。
在与李继光的部队取得联系之后,赵惟吉向城内的宋军下达了一个命令,那就是全员整备,然后出发向澶渊进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