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128、 2个猛人(1/2)

    再说吴汉,按照刘秀的部署,迅速率军攻城。

    郯城根本不经打,吴汉没捣鼓几下,城就破了。

    这是公元29年8月。

    郯城既破,董宪、庞萌弃城而出,逃到朐县(今江苏连云港西南)。哥儿俩又打算据守朐县,看这次能不能

    捡漏翻盘。

    吴汉自然不会罢休,随即包围了朐县县城。

    (吴汉进围朐。)

    说到这儿,有一个现象需要提请大家注意,这个现象背后可能是刘秀的战略战术思想出现了变化。

    这个现象是:在帝乡作战,刘秀及其徒弟们处处心里留神、手下留情。

    大家也知道,过去,刘秀和徒弟们打仗,向来不会对对手心慈手软的。他们血战昆阳,收拾谢躬,斩首王郎

    ,都玩儿得残酷而利索。而吴汉、耿弇等人更是落得“屠城悍将”、“屠伯”等称号。

    但是,自从进军帝乡、讨伐刘永以来,无论刘秀本人还是他的徒弟们,打仗的动作都文静了许多。

    这是有突出表现的。

    一是攻城是攻城,但总是让对手有机会跑掉。如,吴汉打广乐时让周建、苏茂跑了,盖延围睢阳时让刘永带着

    周建、苏茂跑了,甚至于刘秀亲自率领豪华阵容拿下桃城时,也让庞萌、苏茂、佼彊遛了。这不,吴汉打下郯城,

    让董宪、庞萌跑到了朐县。

    二是较少直接把对手干掉,而是逼着对手自己割自己的脑袋。如,刘永的脑袋是自己的部将庆吾砍掉的,他儿

    子刘纡的脑袋则是军士高扈割下的。

    三是战术首选是把对手耗死,实在不行再把对手杀了。比如,盖延两次打睢阳都是围而不攻,等到城里粮食吃

    光了,自己再轻松取胜。王霸在垂惠对付苏茂、周建也是,他紧闭营门,养精蓄锐,对敌人不理不睬,苏、周差点

    儿被逼疯,周建的弟弟周诵实在受不了,干脆献城投降。就是刘秀本人,在打困守昌虑的董宪时,也是耗得五校义

    军把粮食吃光了退兵,才发动攻城的。

    这种战略战术思想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不打或者少打就能把对手灭了,很显然是最聪明、最好的作战方式了。

    刘秀在帝乡普遍使用这招儿,也很显然是有着深远的考虑的。

    这不,吴汉把董宪、庞萌包围在朐县城里,并没有立即捣城。

    朐县属于东海郡,城防坚固,易守难攻,加之已是秋天粮食收获的季节,城里的粮草也很充足。

    董宪、庞萌据守城里,吴汉倒是一时不能拿下。

    但是,吴汉坚决贯彻执行刘秀的战略战术思想,似乎并不急于跟老董死磕。

    吴汉的大军攻了几次,就把城死死围住:不打了,我耗死你!

    吴汉不攻,但攻城的可能性却随时都存在;老董、庞萌虽然在城里能抗一阵子,但想出城半步都难。

    吴汉胸有成竹:我用文火把你们小样儿的当鸭子蒸熟,看你们还能跑了不成?!

    老董、庞萌则非常难受,就像一个人被捆起来动弹不得,随时都有可能会被痛扁一气,要经受这种煎熬,也是

    需要一定心理素质的。

    这样耗了大约半年,到了次年春,也就是公元30年2月,朐县城里的粮食快要吃完了。

    春天本来青黄不接,就是城外有粮食,吴汉也不可能让它运进城半粒。

    老董、庞萌慌了!

    必须跑了!必须换个地方!

    瞅准一个缝子,老董、庞萌连家属都没敢带,悄悄地、偷偷地突围而出。

    他们带着手下马不停蹄,攻下赣榆(今江苏赣榆北)。

    赣榆属于琅琊郡,靠近东海了,老董、庞萌退守这儿,打算做最后一搏。

    我想,这哥儿俩目前心里肯定很憋气:我们无非是想称霸一方,大家出来混谁没有这心思?你刘秀不依不饶,

    难道要把我们赶到海里去不成?

    我想,这哥儿俩完全错了,古往今来,王者之心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