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107章 大儒胡信(2/2)

声极大的大儒。奈何,有种生物就叫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好吧,这不是生物,但他们就是这么干的,任凭他们如何挥舞戒尺,就是学不会。

    唯一学会的就是与活下去相关的耕田种地了。

    因而这些大儒纷纷摇头而去。

    现在还留在这里的,除了一些在中原地区生活不下去的儒士以外,仅仅还有一位名满天下的大儒——

    胡不归!

    姓胡,名不归。非是单名,但却是切切实实是名闻天下的大儒,也非是贱民。胡不归,原名胡信,是当年提倡教化万民的主要大儒之一,也是二三十年以来,在蔡邕、郑玄等人纷纷离去之后,唯一仍然坚持的大儒。

    同时,为了表达决心,改名不归,其意为“教化”一日不成,则一日不归。

    此举令其名气大增的同时,也令其为不少参与的大儒所不喜。

    凭什么我们都走了,你一个人偏偏要坚持到底呢?是想要与众不同,还是标新立异?抑或是想告诉世人我们不如你?

    是以,已经改名的胡不归,加之其久居玄菟,本就不高的声名,就此低落下来,其中未尝没有一些大儒的推波助澜。哪怕是与之关系甚佳,也对其钦佩不已的蔡邕和郑玄等人也只是感慨一句“吾不如也”,便没了后续。

    当然,这也怪不得谁,毕竟蔡邕、郑玄他们只是士林大儒的很小一部分罢了。(简单说一句,海内大儒,通常是指学问得到其他儒士的认可,并非是声名满天下,人人皆知。蔡邕、郑玄等人也是后来才名气大增,前者是因为为官清廉,后者是因为桃李满天下。)

    只是公孙度却知道,公孙度后来能发家,成为名震海外,名副其实的辽东王,除了蒋毅制造的海船以外,还有这位大儒的帮助。

    辽东地处偏远,又有多少人愿意到底做官呢?

    少,很少很少!

    没有足够的官吏,治安必定混乱无比,与中原想比恐怕也没有多大的区别。

    胡信因为感恩公孙度的对他的帮助,不仅将仅有的三名学生招来,还为公孙度培养了数量不菲的儒士。这些人或许真正的大才没有两个,但却是辽东能够稳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言,这位胡不归近日可在家?”要想教化,显然不可能天天呆在家中,是以公孙度有此问。

    阳仪摇头道:“没有,听说前些日子去了西盖马城,大抵还有三五日才会回来。”

    公孙度闻言沉吟了一下,道:“既如此,派人到城门处守着,若是胡不归回来了,立即禀报于某。”

    “是,主公。”阳仪点头,接着说道,“主公,既然主公想要征辟此人,何不直接去西盖马寻他?”

    也不怪阳仪如此想,实在是高显和西盖马之间的距离,骑马还不到一天就能抵达,在这里等的话,比直接去找人要多用上不少时间。

    公孙度闻言也不解释,摇摇头,道:“就按某说的办吧!”

    “是,主公。”

    ……

    次日。

    天明,用过早餐之后,公孙度又让阳仪打发一半的亲兵在城里城外各处打探所有能打探到的消息。

    本来公孙度倒是想派更多的人出去,奈何阳仪死活不同意,说得急了,这家伙竟然以拔刀自刎为要挟。对此,公孙度还能说什么,只能暗骂“蛇精病”。

    就是不知骂的是谁,是这么做的人呢?还是出这主意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