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使长矛,经学也颇有造诣,尤其精通《易》学,又兼通医术,孙坚极为器重。
“哈哈哈...知我者,仲翔也!”孙坚朗声大笑,随后收起笑容,正色道:“诏告扬州郡县,本王今日自立为吴王,起兵讨伐袁术反贼,收复扬州管辖的九江郡!”
“吾等尊吴王令!”不论是谋臣,还是武将,都是兴奋的接令深拜。
堂下即将及冠的孙策和周瑜,匍匐着互相偏头看向对方,眼神之中尽是火热的激情。巧合之下,孙策与周瑜二人皆是在初平六年及冠,及冠之后,二人便能入得孙坚幕府,与天下群雄相斗。孙策、周瑜本就是少年豪杰,已经向往战场许久,恰逢孙坚称王,那日后东吴地界便是独立的政权,孙策与周瑜便能大展拳脚。
孙坚收复扬州之后,前来投奔的江东世家数不胜数。不仅有老一辈刘繇、虞翻、吕范等的大能,青年俊杰更是不少,如鲁肃、诸葛瑾、凌操,都是当地赫赫有名的青年才俊。
剩下的诸侯之中,益州刘焉、紧皱刘表和依附在刘表之下的刘备都是汉室宗亲,都没有称王。胆大不怕得罪其余诸侯的刘备更是声讨各路称王的诸侯,吆喝的厉害。而最有远见,同样睿智的项敖和曹操二人却是极为淡定,完全没有称王的迹象,似乎仍旧以汉室忠臣的身份自居。
至于徐州的陶谦,在曹操兵锋胁迫和郭嘉的各种计策之下,已经开顶不住压力。尤其是徐州世家陈氏,屡屡教唆陶谦投降曹操,让陶谦悲愤不已。
各路诸侯称王之后,天下百姓方才明白过来,昔日鼎盛一时的大汉王朝,似乎已经悄然消失,消失得如此的毫无声息,了无痕迹。有叹息、有遗憾、有高兴,重重情感也只有在百姓茶余饭后的闲谈之中提及,至于大汉王朝是否还能恢复,似乎没人再去关心。
不同于项敖提出的先有国,后有家。当今世家统治的环境下,似乎更多的人在乎的是自己的家族,尤其是在大势已成,大汉无力回天之后,世家之人接受现实的速度,甚至比忙于生计的百姓还要快上几分。如此让人不解的气氛,让天下有志之士无不纷纷叹息。
而此时仍旧陈兵在居庸关的项敖却有着自己的打算。
“主公不借此机会称王?”贾诩眼神极有深意的看着项敖,淡淡的问道。
项敖回过头,看着贾诩淡淡的摇摇头道:“大势已成,何时称王又有何影响?”
“那可未必!”贾诩轻笑着,摇了摇手中的油纸扇淡淡道:“诸侯称王,逐鹿中原之势便已然明了。主公势力结构不同,世家暂且不论。可天下有才之人大有人在。既然有才,肯定想要足够大的平台来施展才华。而非世家一脉的隐士大能必然也有打算出仕之人。”
“若是主公不称王,如何让天下人看到主公的野心?看不到主公野心,有野心的贤才如何敢前往并州,效力于主公?”
贾诩的一连串反问,完全没有让项敖赶到担心。项敖轻轻点点头,带着些许不屑道:“文和所言的确不假!不过文和难道不觉得,若是天下所谓的才俊贤能,看不出吾并州的潜力,看不出各路诸侯与吾的差别,在吾并州,能够称得上贤才俊杰?”
贾诩闻言一愣,不想项敖竟然如此自大,竟然视天下才俊如尘土。不过转念一想,如今项敖麾下的实力,却是可以无视很多因素。贾诩苦笑的摇摇头,接着说道:“主公所言也不无道理,只不过主公看法或许有些偏激。”
“或许所谓的俊才、贤能真实有才的确实不多,但是主公要知晓,在如此环境之下,大多贤能的才能不过是被世家观念所捆绑,引入歧途。”贾诩顿了顿,略微整理思路继续道:“但是主公育人之能也是不凡,若是能够将观念不正的贤能收归主公所用,再由主公引导教诲,吾并州岂不是能够有更多人才?”
贾诩的言论,让自信的项敖一愣,随即恍然道:“看来吾还是小看了天下之人也!幸得文和提点。”
贾诩闻言,只是继续轻笑,没有谦虚,也没有得意。项敖看向贾诩,面色欣慰,同样些许无奈。贾诩什么都好,但是对名利似乎完全没有**,整日看上去都像是一潭死水,仍和事情都惊不起贾诩一点波澜。
“不过称王一事并不是吸引贤能的最好办法!”项敖抬起头,遥望了天空一眼低声道:“招贤一事,孔明应该知晓吾心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