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桃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万历驾到 > 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明税务纠察司

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明税务纠察司(1/2)

    身为户部尚书和税务司掌事官,两个人瞬间就明悟了。皇上修订完这个,十有八九就是税法了,刑法也找不到他们这里来。

    朱翊钧也没废话,直接开口道:“那就是税律!”

    听到朱翊钧这话,两个人也没诧异,静静的听着。

    “在这不税律里面,对税务进行了详细的划分,从土地税到商税再到工业税,全都包含在了里面。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了不同的征收标准。”

    “朝廷将土地分为三个种类,分别是农业用地、商业用地和工业用地。”

    朱翊钧大概介绍了一下税律,这里面的东西太多,也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的清楚的。这一次的重点也不是放在土地税上,主要就是确定了按照土地收税。

    免除了人头税等等杂税,对于种地的百姓来,只需要按照土地来缴纳土地税。

    税率采取是十税一,在这个时代,这已经是很轻的税了。

    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来,三十税一的商税是多么的丧心病狂,即便是三十税一,很多人还不想交税,这些人是多么的丧心病狂。

    废除苛捐杂税,统一收取土地税,能够为朝廷省去很多麻烦。

    商业税上面主要分为两个税种,一个是营业税,一个是交易税。营业税很简单,针对的就是各大城市的各个店铺。

    收税的方式自然不可能是按照营业额去去收取,这个时代根本做不到,而是按照店铺面积进行收取。

    当然了,不同的行业税律是不一样的,对于赌场妓院等等高消费娱乐场所,采取的是阶梯税制。规模的,十税一,规模大的最高可到十税四。

    敲这些人的钱,朱翊钧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

    交易税则是针对大规模的货物交易,这部分赋税由买卖单位来缴纳。比如毛仿品出厂的时候就会被要求缴纳交易税。

    买家需要持纳税单去提货,否则不能提货。

    在货物的运输之中,严查税单,对于没有缴纳税务的物品,一律以走私论处。根据走私物品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惩罚方式。

    对于生产单位的税则是工业税,大体上就是这些税种了。

    曾省吾一直都在仔细的听着,可是脸上的表情却有些纠结。如此收税的方法,估计会被喊横征暴敛了,可是看皇上的态度,想劝又不知道怎么开口。

    王用汲倒是无所谓,反而还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

    看着两个人,朱翊钧继续笑着道:“当然了,朕也不是不体恤百姓,朝廷将会废除一切关津之税,以方便下商贾。”

    “同时朝廷会成立新的巡城御史衙门,严查地痞流氓以及官府勒索。”

    “乱七八糟的分利全都废除,百姓只需要缴纳朝廷的税就行了,除了朕,大明的百姓不用向任何人缴税,朕当护佑朕的臣民。”

    听到朱翊钧这么,曾省吾顿时松了一口气。

    如果是这样,那还好一些,相比较起来,不定以前比现在缴纳的还要多。

    “土地税在全国颁行,交易税和工业税也在全国颁行,至于营业税,朕想先在顺府推广,这件事情王爱卿要用心。”

    朱翊钧看着王用汲,嘱咐道:“别让朕失望。”

    倒不是朱翊钧不想在全国推广,而是力有不逮,巡城御史制度推广不下去,贸然的推广营业税,难度太大了,很容易出乱子。

    地方上勒索横行,在没有清理掉这些积弊之前,直接开征营业税,那是会出事情的。

    在这些税里面,土地税的难度是最的,在经过官绅一体纳粮之后,土地税改革反而会让无数人松一口气。不用交乱七八糟的,只按照土地交税就行了。

    交易税和工业税征收起来,工业税难度不会太大,毕竟你的工厂在那里,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这个税是不好逃掉的。

    反而是交易税,货物贩卖本身就是赚钱的大买卖,南北贩卖货物的商人本身根基就得足够深厚,想收他们的钱难度不。

    当然了,朱翊钧也不是没给他们好处,废除了关津之税。

    关津之税是这个时代地方财政的一大块收入,比如城门税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种。当然了,这钱和朱翊钧没什么关系,也没人给他。

    地方官横征暴敛刮地皮,城门税就是他们下手的好地方。

    商贾深受其中的苦楚,这一点应该会让很多人叫好。

    剩下的不听话的,不懂得领会自己好意的,也好办,直接收拾了也就是了。有内务府的配合,朱翊钧觉得交易税这边还是大有可为的。

    首先内务府要纳税,想和内务府合作的商人也就得纳税。

    以内务府现在的体量,大明五成以上的商业行为都是内务府主导的,不与内务府牵扯的商人很少,尤其是南来北往贩卖货物的这些人。

    毕竟现在大明的内河航运握在内务府的手里面。

    内务府可不是刚开始的那几条运盐船了,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内务府的声势可是一时无两。整个大明的航运基本上都握在内务府的手里面,是大明最大的航运公司。

    至于后世大名鼎鼎的盐帮和漕帮,现在还没影子。当年张士诚就是一个私盐贩子,大明历代皇帝对私盐贩子都没有好感,打击的很厉害。

    加上盐引制度,使得盐被大户人家和勋贵握在手里面,与其是贩私盐不如是走私食盐。加上朱翊钧狠狠的杀了一批,盐帮基本上销声匿迹了。

    即便是有,也是规模的,上不了台面了。

    至于漕帮,现在根本就没成型,漕帮正式成型于清朝雍正年间,大明没有漕帮,现在又被内务府收编了,以后估计也不会再有漕帮了。

    由于内务府按时发放酬劳,给的工钱也高,航运那边现在已经成了很多百姓找工作的首选了。

    有了前面的这些铺垫,其他的税收难度都不是很大,反而是营业税难度怕是不。凡是经营店铺的人,那都是各地大户。

    收这些人的税,难度不,加上地方官府的捣乱,难度就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