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殿中,宰相前来报告说:剑南、淮南和岭南,及其他方镇如鄂岳、山南东道、汴宋等都一并支持朝廷推行“行中书省制”,来取代原本的郡县制、藩道制。
皇帝的嘴角抽动着,他本来想挑拨各镇间关系,然后借机推阻新制的,可没想到韦皋居然退而求其次,不要封建世爵,而答应行中书省制,杜佑也附和同意。
总之,韦皋、高岳、杜佑、严震、于頔等都同意,由此往后,再过两年便归朝的归朝,调任的调任,完成中书门下和地方行中书省的流动迁转。
大家都是没有私心的,都是忠于朝廷的。
皇帝根本没有掀桌子的借口,和掀桌子的能力。
同时陆贽和郑絪主笔,又写好了《兴元行中书省革新起请文》,向皇帝详细描述地方行中书省的官署情况,并请求皇帝尽快批准。
按照郑絪的说法:
先以淮南为示范,高岳的想法是在十一州的基础上,废扬州大都督府、淮南节度使,改之以崭新的“淮海行中书省”,自己领“淮海行中书省中书侍郎平章事”,兼“海东诸国押蕃使”,执掌武毅军、镇戍军的“鱼符”,另外请朝廷命两官为“淮海行中书省参知政事”,这两官挂中书舍人、给事中或尚书省侍郎衔,等同于高岳的佐貮官和副手,以示高岳不会独断,且忠于朝廷中枢。
一名中书侍郎平章事,外加两名参知政事,这便是淮海行中书省的核心最高层。
其下设“行省衙司”,衙司内的一把手便是左右郎中,二把手为四位员外郎,一如朝廷尚书省六部,统摄行省大小庶务,行省衙司除去郎中、员外郎外,还有一批流外官即吏员,统称为“掾官”,负责具体事务的办理、抄录、传达。
衙司便相当于行省的“尚书省”。
此外,行省还设自己的御史台,“行中书省监察司”,负责审核监察公事、文牍里的错漏过失,弹纠行省官僚,一把手挂六品侍御史宪衔;
司法机构方面,行省便有独立的“刑狱司”,主事者挂大理寺少卿官衔,负责整个淮海行中书省的推鞠事务;
财政方面,行省则是单独的“巡院司”,共设四司,均直属于行省中书侍郎,“淮海发运司”管漕运、海贸,“淮海泉宝司”管矿冶、铸币,“淮海经界司”管理籍田、定税,“淮海巡检司”管缉私、营田、征赋、禁榷等。
当然淮海行中书省还有军事机构,按照郑絪的说法,那便是“武毅军宣抚司”,其中设都知宣抚兵马使一位,副兵马使两位,负责统军征伐事,又设宣抚行军左右司马,负责驻屯、操练、掌印、钱粮事;而镇戍军则由“镇戍司”所统,设镇戍使一人,副使一人,掌印行军司马一人。而原本高岳幕府三衙诸司诸色人,全部并入到宣抚司和镇戍司机构当中。
“行中书省制,军政事务由中书侍郎平章事与佐貮参知政事圆议,而后由衙司和其他各司施行,剑南、淮南等大镇设行中书省中书侍郎,稍次的镇则为行中书省门下侍郎,再次则为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天下行中书省由此分为三等,不知陛下认为稳便否?”叙述完毕后,郑絪就问皇帝,到底稳不稳,便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