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
南平使者章审亮是一位瘦弱的年轻人,脸色苍白,长袍穿在其身上显得特别的宽大,慢慢地走进了襄阳刺史官邸。
郭炯、刘成通和吴延权三人随意地坐在一个会客所用的房间里,人人面前都有一杯热茶,侯云策喜好热气腾腾的绿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黑雕军大部分高级军官都喜欢上了这种与传统喝茶方式完全不一样的沸水绿茶。
章审亮多次到过襄阳,认识襄阳刺史吴延权。此时吴延权陪坐在次席,主位上坐着一位身着青衫、脸上有一块伤疤的年轻男子,末位上是一位穿着军服、脸色偏黑、腰挂长刀的年轻男子。
这名男子隐隐有些面熟,章审亮却实在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据襄阳城内线报告,针对着武平之乱,大林成立了西南面行营,军队已经在襄阳聚集,在座的两位年轻人能和吴延权坐在一起,有一位坐在主位,不言而喻,其地位高过吴延权。
高官年纪之轻,让章审亮深为惊异。
南平,新继位的高继冲是一个庸碌之辈,他虽然继承了高保勖地职位,却实在是昏庸无能,根本不理朝政,所有政务都由一群臣僚们处理,而这些臣僚们个个都老态龙钟,暮气沉沉,只会玩肚皮官司,争权夺利之时什么花样百出,可是每次要到襄阳来与大林军交涉,这些人就成了缩头乌龟。
等到互相介绍了身份,章审亮更是瞪大的眼睛,眼珠子几乎掉了出来,在坐之人一人是南征军主帅,一人是南征军先锋官,大林军将领们如此年轻,如此英气勃勃,他心中就如涨沸了的开水,乱成了一片,又如酒楼后面的厨房,什么味道都有。
当章审亮听到刘成通的名字,禁不住再次扫了刘成通一眼。
章审亮曾是后周广顺二年的进士,有个同年就叫做刘成通,前几天,他从内线得知大林先锋官是刘成通时,并没有把此刘成通当成彼刘成通,毕竟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太多了,此时,他还是不敢把两个刘成通重合,尽管其人面相看着眼熟。
郭炯心头有一份南平重要官员的名单,他早就将章审亮地底细摸得一清二楚,笑呤呤地道:“章别驾是广顺年间进士,和刘将军应是同年吧。”
当年金榜题名之时,章审亮和刘成通在一起呆了一段时间,以后一个留在了朝廷,一个却因故回到了南平,大梁一别就是九年时间,记忆中刘成通的相貌已完全模糊了,更何况刘成通以前是一个翩翩少年郎,眼前这一位眼神凶狠、身体强壮,哪里还有半分风流儒雅地影子。
章审亮迟疑地问道:“当真就是刘郎。”
刘成通从坐位上笑着站起来,道:“刘郎就是刘郎,难道还有假冒的,一别近十年,章兄风采依旧啊。”
刘成通从文官突然就成了将军,章审亮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他有些结结巴巴地道:“刘兄真是大林先锋官?”
“哈,刘某多次到荆州拜访,只是南平王不好客,不邀请在下进城而已,否则我们早就见面了。”
刘成通之事早已超出了章审亮的经验和想象,脑筋一时转不过弯,道:“刘兄弃文成武,也能修成正果,让小弟实在没有想到。”
郭炯笑道:“刘将军可不算是弃文从武,他不仅仅是大林将军,同时也是大林礼部侍郎。”
刘成通成为礼部侍郎,是出使西蜀之时任命的,吏部的文书也不知什么原因,还没有传到襄阳来,刘成通又一向以将军自傲,从来没有说过他还是礼部侍郎,因此连吴延权也不知道刘成通还任着礼部侍郎,在排今日座位之时,就以刺史之位坐在了刘成通上席,他连忙站起身来,道:“吴某唐突了,刘侍郎请坐上位。”
在任何时代,只要是官场,这座位是乱不得的,乱了就是对官场秩序的破坏,是对潜规则的破坏,因此,吴延权听闻刘成通是侍郎,屁股就坐不安稳了。
有了这一段插曲,屋内的气氛明显有了轻松了许多。
郭炯突然脸色一变,怒火上涌,道:“章别驾,此次我军到襄阳,是应武平节度使周保权之邀,帮他平息张文表叛乱,张文表现在已攻下了潭州,郎州危在旦夕,请章别驾回去禀报南平王,大林军要借道南平,救援郎州。”
章审亮脸色难看起来,假途来虢的故事,对于所有文人来说,都熟悉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