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一气呵成,只是如此福地,却在永徽年间就被朝廷封禁,不许樵夫入山,二十多年无人问津,道观馆阁自然一律荒废殆尽。
其中缘由,徐凤年当然再清楚不过,为离阳赵室国祚绵长而修孤隐之道的赵黄巢,在此地逆天而行,豢养出一条恶龙以镇西楚姜氏气运
徐宝藻本想询问为何不是直接登顶观海台,很快就醒悟过来,却不领情,反而冷哼一声。
她走得不快,徐凤年也随她。
徐宝藻问道:“知道地肺山在四百年前的别名吗?”
徐凤年笑道:“是终南山吧。大奉王朝的时候,广陵江以南都被视为未开化的蛮夷之地,地肺山又以观海台地势最高,天气晴朗时分,据说能够极目远眺,便将这里作为中原的最南方。”
徐宝藻讶异道:“你怎么知道的?”
徐凤年打趣道:“你还真以为我没读过书不识字啊?我如今要是去参加科举,不敢说一甲三名,进士及第还是有望的。”
徐宝藻冷笑道:“你的私塾先生真是可怜,有你这样的学生,不但不学无术,还喜欢胡吹法螺。”
徐凤年瞥了眼喜欢言语扎人的少女,“我师父一辈子只收了我这么个弟子,他在世的时候,的确总是沉默寡笑,我年少时也觉得是自己不合他心意的缘故,后来才知道,师父对我……”
徐宝藻等了许久都没有等到下文,好奇问道:“对你如何?心死如灰对不对?”
徐凤年停下脚步,转头望向西北,“我师父始终认为所有世间人,皆是向阳花木,所以一直希望我要对这个世界心存善意。”
徐宝藻怔怔出神,最后低声道:“你师父很好,弟子不行。”
徐凤年感慨道:“是啊。”
大奉亡国后那场浩浩荡荡的甘露南渡,衣冠逃亡至广陵江地带,最终成就了中原正统的大楚姜氏,地肺山的形势,如同一道天然拒马的屏障,无疑很大程度上阻滞了草原铁蹄的南下之路。
兼具秀丽雄爽两种神韵的地肺山,作为早期的天下道林张本之地,其实历史丝毫不逊色武当龙虎两座道教祖庭,只可惜每况愈下,如今离阳新朝虽然打破地肺山的封禁,但是凡夫俗子依然将这处洞天福地视为畏途,加上掩映在深山老林中的古老道观悉数荒废,如今仍是人烟罕至。不过也有些毗邻地肺山且喜好优游山河的官宦子弟或是江湖豪侠,已经逐渐深入此地,寻幽探奇,最主要还是传言那位两袖清风一肩明月的白莲先生在地肺山结茅修庐,与龙虎山年轻掌教赵凝神作伴,一个问心修道一个潜心学问,相得益彰。于是一些个心思活络的半吊子江南名士便觉着有机可乘,纷纷来此做出退隐避世的清高姿态,另辟蹊径地沽名钓誉,否则以地肺山的山路毁弃崎岖难行,怎么可能与外界持续有书信往来,山里山外诗词唱和,双方乐此不疲。短短两年,甚至已经有位别号终南真人的不出名士子,在地肺山不辞辛苦地四处奔走,专门跟“同道中人”收拢那些诗词,竟然还真给他折腾出了一部《观南诗集》,在江南道文坛声名大噪,九人并称为终南九仙,据说下一步很快就要结社讲学,广邀名士共襄盛举。
手持树枝做杖的徐宝藻提起此事,气愤道:“天底下所剩不多的一方净土,很快就又要变得乌烟瘴气了!”
徐凤年笑道:“就你最忧国忧民。”
徐宝藻犹然愤懑不已,“要我是皇帝陛下的话,一辈子都不会搭理这些立身不正的家伙,真是读书种子稻田里头的稗草!可恶至极!”
徐凤年笑着没有说话,愤世嫉俗最伤肝,众醉独醒最断肠啊。
徐宝藻突然嫣然一笑,转头问道:“晓得稗草是何物吗?”
徐凤年无奈道:“稗官野史这个说法,我还是知道的。”
徐宝藻啧啧出声,显而易见,是在明褒暗贬。
徐凤年突然伸出手指在她额头轻轻一弹,“小小年纪,阴阳怪气的功夫倒是深厚,跟谁学的?”
徐宝藻倒是没觉得有多痛,只是吓了一跳。
那一幕,少女就像一头山林里偶遇凡人的年幼麋鹿。
两人临近山顶那座“峰上峰”的观海台,途经一座碑林,皆是珍贵无比的久远碑刻,多是那拨甘露名士的手笔,数百年风吹雨打,斑驳沧桑。徐宝藻见之如入宝山,快步跑去,蹲在一块大楚草书圣人苏贤芝的《神仙显见碑》前,仰起脑袋,伸手摩挲碑刻,呢喃道:“好一句‘雨挟秋风至,凉生夜气新。’诗文好,字更好,真是天作之合。”
徐凤年皱了皱眉头,向山下望去,随即释然。
(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