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已经决定要拉拢渤海周围的海盗头目王传奇,朱启便让刘伯温代笔,以辽王的身份写了一封招降书信送去给王传奇了。
没办法,自己写的话,瞬间就要暴露文学水平了,朱启现在的文言文水平,那是连十岁小孩子都不如的,也幸亏朱元璋是贫穷农民出身,身为皇帝连朕都不说,更别说文言文了。
所以朱启平日里通篇大白话,也是没有半点问题的,因为朱元璋的那么多孩子里,除了太子朱标之外,其余几个皇子,也都没那么文绉绉的,大多都是像朱棣那样,喜欢骑马射箭的皇子。
想要送行给王传奇,自然是需要中间人,好在牢里关着的不少以前的劫匪流寇海贼什么的,都可以充当中间人,在燕云十六州干这一行的,谁不认识王传奇啊?
朱启便挑了几个犯罪没那么严重,而且都是专挑元人作对的海贼,让他们出狱去送信,也算是将功补过了。
送信的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没过几天,王传奇便受到了朱启名义送来的书信。
王传奇此人是个三十来岁的精壮汉子,和其余满脸横肉的海贼不同,王传奇还颇有儒生气质,本人的文学素养也是不错的,手底下战船三十余艘,不过都是中小型的快船。
干海贼这一行的,你手底下船只大了慢了都不行,大了老远就暴露了目标,慢了你一追不上猎物,二是被官军围剿的时候,你跑不过别人可不就歇菜了。
倒是手底下的海贼水手不少,有近千人之多,算上他们的各种家眷,也有两千人的规模,在这渤海之上的海贼势力里面,那绝对是最大规模的。
如果不是这海贼们没什么组织纪律性,随便什么机会,号召开个大会什么的,这王传奇没准就是渤海之上的海贼王。
王传奇本来就是坚定的反元分子,以前元朝掌权的时候,他是海贼,也收到过朝廷的招降书信,王传奇那是嗤之以鼻。
但现在来的却是大明辽王的书信,而且名义上还不是招降书信,是招贤,对王传奇的称呼也从海贼,变成了义军统领,抗元英雄。
好家伙,直接就先义军,英雄什么的喊上了。
不过王传奇对这种称呼也是很受用的,他虽然不接受大元的招降,但这大明乃是号称“重开大宋天”的王朝,他心里面其实就很想投靠大明的。
只是以前大明并不算在黄河以北站稳脚跟,也就前两年,李文忠彻底拿下了北平之后,才算是彻底站稳了脚跟,这大明的招贤书信就来了。
辽王殿下在信里说了,只要王传奇愿意带着手下船只和水手海员加入大明,自己立马禀报皇帝,少说是一个辽海水师都督之类的职务。
从此以后就是大明朝廷的水师都督,不用像海贼一样东躲西藏了,
王传奇象征性的将此事与二当家,三当家还有一些骨干海贼们商量了一下,最后便一拍桌子决定了,啥也不说了,接受招贤,投靠大明!
王传奇那边立马就写了书信回送了回去,并且约定三日之后,在北平的大沽口外举行招贤仪式。
所谓仪式其实也就是朝廷这边等着王传奇开着船队带着属下到大沽口这边,辽王殿下再出来亲自迎接一下,古往今来都是如此。
总不能说你都招贤人家了,一点仪式感都没有,人家就来给你跑腿卖命吧,除了官职好处意外,面子也是要给足的,不然他这个水师都督,当的也没人承认啊是不是。
朱启收到回信之后,听了旁人解释了一通什么叫做招降仪式以后,便欣然答应下来,准备挪窝前往大沽口了。
当然现在是招贤仪式了。
大沽口离的北平极近,朱启带上了李文忠给安排的两千精兵以后,便和朱棣等人一同前往大沽口,顺便也看看龟船的建造情况如何了。
等第二天到了大沽口,朱启首先就奔着船坞过去了,此时已经有五艘龟船建造完毕了。
两个月下海了五艘,之所以这么慢,因为建造第一艘的时候,光是研究图纸花费了不少时间。
第二艘开始速度就快了不少,往后建造速度也能够维持在一个月三艘左右,这样的速度已经算不得慢了。
当然,这也跟朱启设计的龟船,本身只能容纳一两百名士兵,大小只能算中型船只有关系,你要说建造最大的那种龙船,三四层船楼高,甲板上能跑马,一艘船能有一两千人还多的,别说一个月三艘了,一年估摸着才能建造出一艘来呢。
朱启还亲自登上了龟船看了看,无论是外型,还是船只内部构造,都和朱启给的图纸里的一模一样,不得不说这年头的工匠们手艺确实是很不错的。
除了看龟船之外,也顺便看了一下目前大明水师的船只,总计五十余艘战船,其中大型楼船为主,有二十多艘,余下都是中型船只,至于说小型船只就没有去统计了,因为这些小型船只在江河里还能用一用,你放到海洋上去,一个浪头就给你掀翻了,拿来打海战肯定是不行的,人家大船都不用打你,直接航行过来就给你直接撞翻。
官军水师毕竟不是海盗,在机动性和战斗力二者不可兼得的这个年代,自然是以战斗力为主。
相比较起其余将军们对于陆战的狂热来说,朱启其实对于海船更加有兴趣,因为他知道,从十五世纪地理大发现时代开始,一直到二十一世纪的现如今,拥有了海洋霸权的国家,便能够拥有世界霸权。
海洋力量是绝对不可忽视的,而中国之所以在近现代积贫积弱,没办法跟上时代的潮流,说白了就是对海洋力量的自我阉割,海禁政策导致了中国海船的巅峰,永久的停留在了明朝永乐,郑和下西洋的宝船这一水平。
而同时代的西方国家,却在航海技术上一直迎头猛追,不断吸取中国硬帆船的优点,同时扩大自己软帆船的优点,最终两种集合起来,造出了一批有一批适合远洋航向的帆船。
可千万别以为大航海时代的跨洋航行的帆船全都是西方自主研发的,起码就在风帆上面,西方大船的帆就是由横帆、拉丁帆和斜桁帆三部分组成,横帆是他们自己的,拉丁帆是阿拉伯人的发明,而斜桁帆,则是中华硬帆船的专利。
这就是学习的重要性,不能盲目自大,更不能妄自菲薄。
而就远洋航行来说的话,吃风大,速度和负载有很大的优势,而且还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更加细节的调整船帆的西式软帆船,自然是更加适合远洋航行。
但操作简单方便,所需人员少的硬帆船,则比软帆船更适合近海和内海航行。
所以远洋用软帆,近海内海用硬帆,这才是历史已经证明的正确答案。
还有另外一点,那就是如果用于海战的话,西式的软帆船比中式硬帆船要更加合适,主要愿意除了转向和瞬时加速更加灵活以外,就是自身较轻吃水浅的西式帆船,能装更多的大炮!
火力就是正义!
当然,不管你什么帆,统统不如铁甲舰,蒸汽船,这是毋庸置疑的。
大沽口船坞的工匠们,也没想到辽王殿下居然对船只如此感兴趣,其他的大人们可是很少会询问这些,虽然大明现在也有海运,但毕竟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有一个庞大的地中海,注定了他们以海洋为生命线,一个个都是海洋性的国家,所以从上到下,对于海事并不是很上心。
这些工匠们也是一一作答,而朱启问的问题,在他们看起来,就是有些难了,比如这最大的船只,能航行多远无需补给?如果远离海岸,遇到大风大浪如何啊之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