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桃花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影帝的懒散人生 > 第四百七十二章 乌合之众

第四百七十二章 乌合之众(1/2)

    所谓的罗生门结构,便是指当事人各执一词,案件扑朔迷离的状况,最开始是角色的自述加回忆,现实和回忆之间靠着法官来进行分段。

    在《英雄》中,张一谋用颜色来分辨回忆与现实,回忆里是大红大绿,现实是大秦的黑。而回忆的真假也用颜色来区分,疯狂的红,高洁的蓝,还有真实的白。

    《热点》同样使用了类似的方法,只不过,区别回忆和现实的,并不是颜色或是叙述,而是镜头语言。

    现实是稳定的,全程使用斯坦尼康稳定器,稳定到让人感觉无聊。

    而回忆和探访过程则是手持摄影,其中夹杂有dv画面,凸显回忆的主观性和不稳定性。

    这个技巧的出现,使得观众可以很简单的分辨出回忆和现实。

    而往后,这个镜头语言有更加重要的作用。

    那便是区分真与假!

    这种叙事手法并非独创,姜闻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就曾经用光线和音效来展现记忆的不靠谱。

    换到《热点》里,于飞鸿只是用了更加直观的镜头语言。

    剧情继续进展,池兴的四次采访,带出了四种不同的叙述。

    死者的音容笑容,点滴往事,在叙述者的回忆里,清晰直观的,四面八方的,形成一个包围圈,将采访者裹在其中,茫茫不知所措,又好像了解了真相。

    四个同事,在不同事件,各自角度的审视下,苗头全部指向一个人的时候,真相呼之欲出,只差一口氧气。

    众口铄金,难以招架。

    而且,嫌疑人陈美在案发后失踪了。

    一定有问题!

    网络新闻节目,以采访素材为蓝本,剪辑、变声、马赛克,堂而皇之开始播出。主持人一本正经地分析、推理、下定论。嘉宾是个退休警察,在耳麦的提示下,屈从于节目安排。

    警察局没有出现。

    “凶手一定就是陈美!”

    网友们笃定这个结论。这是网络,言论自由,来去如风。

    推理天衣无缝,找到证据只是时间问题。

    而在此时,一边倒的舆论,终于出现了第一个波折。

    陈美的大学闺蜜,写了一封长信,寄给电视台。

    没错。她没有寄给警察局,是寄给了电视台。

    闺蜜的信,文字平实可信,叙述了一个并不是世人所想的陈美同时,或许是无意,或许是有心,她把陈美的真名说了出来。

    说再多好话都没用,网络上和现实中的乌合之众记住的,只有嫌疑犯的名字:陈美。

    经过一番曲折,池兴展开了第二轮采访,对象是陈美的小学同学和父母邻居。

    又是一边倒的情报与描述,那种摇晃不安的镜头再度出现,带的人内心发颤。

    同学说,陈美从小就不是好人。性格孤僻,心理扭曲。她把讨厌的人叠成纸人,写上名字,大头针扎在上面,再用火烧。

    喜欢诅咒,并以此为乐,还睚眦必报。

    邻居的话更可怕:村子的祠堂,是陈美和她的朋友点火烧的。

    母亲的态度,左右摇摆,半信半疑。父亲夸张的伏地而跪,面对镜头,道歉不止。

    奶奶深信陈美不是那种人,但奶奶没有受到采访。

    只有一个人,陈美的朋友,唯一的朋友,接受了采访。

    此时镜头诡异的平静了下来,稳定,平缓。

    黄昏般的阳光中,童莉亚面对镜头说出了这句话:人的记忆都是可以捏造的,大家只挑那些对自己有利的话来说。

    未必所有人,都能理解这句话。

    但池兴理解了,于是剧情进入了另一个阶段。

    从这里开始,池兴诡异的消失了,剩下的只有网友的责骂以及案件的推进。

    酒店里,陈美开始回忆,画面再度进入回忆的摇晃中。

    前面所有人,回忆的所有事,在陈美的描述中,一个一个被推翻。

    真相,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全民谋杀的盛宴,即将结束。

    警察局出现了。

    以新闻的方式。警察逮捕了一名涉嫌偷窃的被采访者,李莎供述,白雪公主是我杀的。而她的叙述与回忆,与之前的一切回忆镜头都不同,稳定规范,如同现实视角。

    电视节目向陈美公开道歉,网友们玩着马后炮游戏。回到家,面对父母的愧疚,陈美无动于衷。

    而始作俑者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