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53章 初次见面(1/2)

    上山的路,坎坷不平。

    从杂草丛生的道路两侧就能看出,平日里很少有人会往山上跑,不然野草不会这么茂盛。

    村长承认了这一点。

    他说,近些年从村子里走出去的年轻人,基本都在城市里安了家,有的还把父母接了过去。

    这就导致一个恶果。

    村里人口逐渐变少,而且极度缺乏劳动力。留守的除了老人,只剩一些还在上学的孩子。

    “土地都荒了……”

    村长苦笑道:“以前为一亩地的粮食,争得头破血流的时代,算是彻底过去了。”

    现在田地都没人耕种,谁还闲着没事往山上跑?

    当然!这不是主要原因。

    真正改变乡村生活面貌的产物,还是煤气灶、冰箱与电磁炉等电器的普及。

    以前烧柴火,村里人每隔两天就得进山砍柴劈柴,搬回家做饭取暖。现在全都是电气化了,进山的人也就消失了。

    冉家村以前是个大村!

    老村长还在的时候,村里有小学,还有卫生院、休闲广场与村办企业。那时候,方圆几十里的小姑娘都想嫁进冉家村……

    不过,繁华终有落幕时。

    随着老村长逝去,村里青壮劳动力的逐渐流失,冉家村便彻底落寞了。

    小学招不到生源,无奈停办了,卫生院招不到医生,慢慢就取缔了,村办企业持续负增长,也快办不下去了。

    至于休闲文化广场……

    村里一共就那么几个人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腿脚不便的老人,谁去“休闲”?

    “这就是城镇化啊!”

    段水流颇为感慨。

    冉家村的情况,绝对不是单独的个例,而是整个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

    乡村振兴!

    光喊口号怎么行?

    振兴农村最需要的不是钱,也不是物,而是人!不把年轻人劝回去,修几座文化广场,铺几段水泥路,搞一搞绿化就算振兴了?

    不过,话说回来。

    年轻人为什么出去就不回来?难道他们对故乡,真的就一点也不眷恋吗?

    肯定不是!

    如果可以,谁不想留在家乡,让家乡变得更美更好?问题是没钱,连自己的基本生活都无法保证,还谈何建设家乡?

    “对了!”

    谈到这个略显沉重的话题,段水流突然很好奇,住在山上的学长,究竟在做些什么?

    农村没那么多工作机会。

    学长住在山上,也没种地,基本的水电费以及吃喝拉撒,究竟是怎么来的?

    “这我哪知道?”

    村长一头黑线道:“整天就看他噼里啪啦用电脑打字,应该是从网上挣钱吧?”

    难道是网文作者?

    学长有才啊!

    听到这里,段水流忽然有些佩服起这位素未谋面的学长了。

    想想他自己,写一篇800字的作文就憋的头晕目眩。对这种动辄撰写几百万字的网文作者,简直是打心眼里佩服。

    真的!太能编了!

    换做是他,别说几百万字,几百字的日记都不知道该从何下笔。

    “专家,小心周围!”

    村长一边挥舞镰刀,割掉小道两侧的野草,一边提醒道:“这山上不止有大蛇,还有很多野物,咱们走快一点,争取早去早回。”

    “好的!”

    段水流加快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