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184 文化散文(1/2)

    就写这个午门堰?

    里到了下午吃完饭,夏红军把威尔斯送回招待所,晚上这个老外要整理白天游玩资料,顺便写旅行日记暂时不出去逛。

    夏红军大喜,刚好晚上有时间他也准备动笔,至于李彦成自己玩去。

    回到家老妈杨建莲在忙着收拾房间,刘彦成在客厅里看着电视。老爸夏明山最近很忙,听说厂里出来点事。夏红军想问原因但父母不肯说他就不再追问。

    夏红军向刘彦成说了自己今晚打算,让他爱干嘛去干嘛。

    刘彦成倒也知趣,说一个人晚上出去也没意思就在家看电视,最后还从自己的旅行包里拿出一本书认真看了起来,正是夏红军找枪手写的《白衣沈大侠》续集!

    只是这家伙边看边吐槽让人不爽…

    夏红军坐在卧室的书桌前拿出纸笔开始构思。他突然感觉自己今天中午在午门堰的想法有些过于简单。

    贾平凹的《商州初录》已经发表,用的是他最擅长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体现超现实的审美意象和人生追求,他淡化了故事的情节,形式超越了内容,从而使文本的内容有了多种阐释和意义,这种写法让这本散文集大方溢彩。

    难道自己也要模仿?那不成了东施效颦?

    还是像杨朔散文《荔枝蜜》《茶花赋》《香山红叶》那样动不动就是以物喻人?

    没劲。

    夏红军突然想起了另一位散文大家余秋雨。

    不提人品只看文章,他的散文的确别具一格,特别是那本《文化苦旅》,借山水风物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

    不过是九十年代以后才出现,以经发表轰动一时,开创了“文化散文”的先河,夏红军倒也很喜欢。

    里面不是有一篇专门写《都江堰》的吗?两者功能几乎一样。

    不过午门堰名气太小,而且也没有都江堰那么厚重的历史,瞧瞧人家修建者,蜀郡守李冰,多出名!

    干脆就以这篇散文为版本,把午门堰加上进去名字改成《从都江堰到午门堰》

    做当是午门堰碰瓷都江堰,露一小脸。

    嘿嘿,就这样写!

    夏红军兴奋的在稿纸上先工工整整写下《从都江堰到午门堰》三个大字,然后就开始奋笔疾书。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而在甘肃、陕西、山西、内蒙一带,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淡淡的夕照、荒凉的旷野溶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得多了。

    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当然里面有些内容得修改,自己没去过都江堰不能描写太细,重点把午门堰描写好,中心意思不变。

    最后在结尾写道:“像李冰、唐乐房这样的人,是应该找个安静的地方好好纪念一下的,造个二王庙,唐公庙,也合民众心意。

    “实实在在为民造福的人升格为神,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