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会失去自信的。
除非在萨达特眼里,阿姆斯特朗是可以同鼎盛时期的西斯托一样怪物。
从有限对阿姆斯特朗的了解中,郑鸿博不觉得阿姆斯特朗有什么强的。或因为在萨芬政变爆发时,郑鸿博也只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
所以战后更是不理解,为何阿姆斯特朗会被评定为仅次于父亲的萨芬政变第二功勋。在郑卿心目中应该是以无名阵大破敌方奥布的岛津聪才对。
但父亲郑常洛在战后曾和郑鸿博过,如果不是因为其本饶首席中枢卿份,这场战争的首功应该记在阿姆斯特朗上,甚至元帅的头衔也应该册封阿姆斯特朗才合理。
当时,郑鸿博只当做父亲郑常洛的一贯谦虚表现,但现在看巴卡萨达特也是如此判断,才让郑鸿博明白自己的肤浅。
或许,隐藏颇深的阿姆斯特朗有很多厉害之处,也只有如父亲那种识人无数的阅历,以及萨达特那种经百战的直觉才能察觉。
阿姆斯特朗一定很强,可如果真的比萨达特还强的话,郑鸿博的意见又有何用?
这时候又一个逻辑链又被郑鸿博打通了,萨达特之所以轻易接受了之前的报分析提议,改变了作战计划。一方面出于对自的不自信,另一方面出于对郑鸿博的信任。
如果再深入思考,萨达特到底在相信郑鸿博什么呢?
这时,郑鸿博看到一旁看着自己发呆的杨松诚,发现自己已经发停顿了好一会了,这样一直不回答,凉着杨松诚不太礼貌:
【你能再等会么?我大概找到原因了。让我再想想。】
杨松诚点零头,往后退了一步,表示不打扰。
郑鸿博打开逻辑思维,完全沉下去思考。从萨达特的视角看来,阿姆斯特朗比他强,同西斯托老师在一个水平上。
而西斯托最擅长的就是战争多重思维的博弈,根据当年西斯托所教授郑鸿博的内容,这种级别的思维博弈已经超脱了战术范畴。
现实也是如此,在目前状况下,联邦军兵力占绝对的优势。
在军事上有句名言:在绝对力量面前,任何谋诡计都是笑话。
其实这句话本有前置条件的。起码需要有人能把这股力量发挥出来。
能让萨达特觉得其所擅长的战术,不能再为这场战争带来改变。那么阿姆斯特朗的用兵方式,就是得理不绕饶类型,战场的战力优势对阿姆斯特朗来就是绝对的真理。
那么兵力不足的自由军也只剩下与阿姆斯特朗比拼更加复杂的战争多重思维博弈了。
想到这里,郑鸿博已经肯定,巴卡萨达特所担忧的就是这种超脱战术的博弈,他没有信心战胜阿姆斯特朗。
……
西斯托以前对巴卡萨达特提过,他的学生郑鸿博逻辑能力超强,在战争多重思维博弈方面,有一能够超越所有人。
此时的郑鸿博已经明白自己需要做点什么了,再次开始重新审视全局。
许久之后,在这份接近完美的计划里,郑鸿博就发现不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