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桃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从今天开始亲政 > 第187章:科举的弊病

第187章:科举的弊病(2/2)

题立论,所以很少有作者自由阐发的空间,而它的重要体裁特征便是对偶性。

    论述中,可以引经据典,但是,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气说话,四副对子平仄对仗。不能用风花雪月的典故亵渎圣人。

    作八比文,这是最难的地方!!!

    不但秋闱晋级做举人要考这个;之前的做秀才,就要考这个了;考的举人之后,参加春闱,晋级贡士,也得靠这玩意;最后一关的殿试,照样仍旧要考这!

    因为难,所以考生的需求大!

    因为需求大,所以供应当然也就丰富!

    随便进一家书店,去问问卖的最好的是什么书,答案基本都是统一的,就是指导写八比文的“经验书”。

    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秀才、举人、贡士们都是过来人,书店“约稿”,就能拿“稿费”!

    三个等级,一级比一级高级,“稿费”自然一级比一级的多!

    同样的,秀才、举人、贡士做老师,待遇也就悬殊。

    秀才做老师,教教蒙童,进行开蒙,月薪约三两。

    有钱人家请来,专门教自家孩子,一对一,或一对屈指可数的几个。

    也有人出钱建立学校,聘请老师,然后招收学生来的,这即私塾。

    也有地方宗族聘请来,供给族内小孩学习。这叫族学。

    开蒙的学校,官府极少去开办,因为成本太高。

    儒家是官府崇扬的官学。儒家讲君子言义不言利,因此办学要以身作则、要政治正确啊,特么的不要说赚钱,还要倒过来贴钱。

    比如办个县学,学生的住宿伙食都要官府补贴开支。

    县学学生都是秀才,秀才即有一定的免税免役特权了。

    朝廷不但收不到他们的钱,还得办学倒贴!

    因此,朝廷没有积极性去大办学校。

    就算去办,也是面子工程,招收很少的人,美其名曰弘扬圣教了。

    举人的话,一般家境都很好,不差钱,自视清高,但也自视身份。如果做老师的话,不能比秀才低,一般月奉六七两。主要为个名望、影响力。比如在县学里任教,学生都是秀才。

    推荐下,我最近在用的追书app,缓存看书,离线朗读!

    到进士那一级,一般没工夫去做老师,忙着做官呢!

    但也有致休了,回去发光发热,到学校去做老师的。

    譬如君子书院、圣贤书院,本质上都是私办的。这是顶级“大学”了,进士、大官僚做“导师”!

    不但在学业上能给予指导。

    如果考中,进入了官场,老师们的旧有关系,也能作为人脉,帮着扶持,少走弯路。

    故而成为士林中的圣地,名望很高!

    秋闱三场考试。

    明经之外,还有明算、明法。

    明算,顾名思义,就是考算术。入官场做官,钱粮的收入开支什么的,不懂算术,那是不行的!

    明法,顾名思义,就是靠律法。入官场做官,不知法不懂法,怎么会有敬畏?县令都要断案,不懂法怎么断?

    这两科相对容易。

    皇帝统治天下需要用到官僚!

    皇帝需要官僚对自己忠诚、并且拥有业务能力!

    这是需求端!

    科举就是选拔、供应人才去做官的。

    有什么样的需求,那么,就自然的要求供应端提供出什么样的人来!

    故而,供应端自然就会对考生提出种种要求!

    明经其实就是洗脑,让考生自觉去读背圣贤书,改造意识,奉守忠孝!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明算、明法是对业务能力的要求。

    这套设计,成为定制,已有近两百年历史。

    本来挺好的。

    但是,随着发展,弊病也显露了出来。

    明算、明法,以及明经中“填空”、“默写”,你不觉得难,别人也不觉得难啊!

    因此,很难岔开“分数”来。

    差不开“分数”,那么排名座次,差距不大,就很难令人心服。

    而诸多考试内容之中,作八比文最难!

    难,就好了!

    会、还是不会、还是半吊子,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水平展现出来,差距也就显露出来了!

    有了差距,相差悬殊,排名座次自然也就令人心服口服了!

    作八比文因此成为最“拉分”的地方!

    因此,也就引导士人把精力都往那上面去耗了!

    穷经皓首,研究古今“过来人”的“经验书”啊!

    这些“经验书”,他们视若珍宝!

    仿佛武林中人,在看武学秘笈!

    这样一来,就产生了很多的问题。

    主要有两点:

    其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经验书”,导致士人与时事脱节,不通时务。与人交往,不通人情,就是情商低下。

    其二,书籍很贵的!对家境贫富不一的士人,产生不公的结果!

    富裕家境的士人,可以购买很多的“经验书”,回去刷经验!

    贫寒家境的士人,则没有这样的条件。

    近两百年来,光进士就有四千两百多个!

    不说别的,就是这些进士的八比文,人选一篇,篇600字,编订成册,做一套书,一册两来万字,也得约130册!一册七八百文,那就得上百两了!

    上百两是什么概念?

    秀才做老师,月薪才3两呐!

    近三年不吃不喝,才能买这么一套书!

    就算买了这么一套书,没人指点,你光看,就能懂,就能会?要人指点,这人得是高明之士吧?迎来送往是不是又得花钱?

    所以,求学入仕这条路,就是条烧钱的路啊!

    而社会上,有一种人是不缺钱的,——即商人!

    他们缺政治影响力,却被制度卡死,不能参与科举!

    一个缺钱;一个不缺钱。

    一个能科举入仕途;一个路被堵,不能科举入仕途!

    这两种人,正是金鸡配凤凰——天生的一对!

    因此,多有商人资助贫寒学子。学子得恩惠,感恩图报,自然偏向商人,成为代言人。

    商人也有资助书院的。

    科举作八比文的弊端,也引起了一些大佬的注意,他们提出了对此进行改革的主张!

    但是,两百年的发展,这已经是祖制了,在这套制度下,已经产生一套秩序、利益分配格局了!

    要改革,就会触动旧秩序下的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