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在不具备多少战斗能力的保障营里实在太过危险。
因为一直跟在正规的建制部队中行军,罗小六也就有了更多的机会再次见到赵冬冬。
一次,罗小六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机会向赵冬冬表示感谢。
没成想赵冬冬却很不在意的说:当时只是想抓个舌头审问一下,没想过他的死活。
至于给罗小六棉被则是:既然罗小六的命是他赵冬冬留下的,如果没几天罗小六就死了,他怕别人耻笑他尽干没用的事并途耗宝贵的粮食。
至于棉被,既然已经给了罗小六,赵冬冬也就没想再要回来,让罗小六留下就是。
虽然赵冬冬说的轻描淡写、也不甚客气,但罗小六并不以为然,仍然非常感激他,并把他当成自己的恩人。
当然,罗小六对这支没有杀他更没有折磨他的官军队伍也很感激。
这支军队刷新了罗小六对以往官老爷和军爷们极差的印象,他总觉得一切都很不真实。
这支军队居然比义军的军纪更加严苛,人与人之间更是存续着在任何地方都已见不到的善意和友爱,更有数不清的新鲜事奇妙事。
罗小六甚至到现在都不相信自己居然已经开始认字了,虽然只有从1到10十个鬼画符式的叫什么阿拉伯数字的数字,以及中国两个汉字。
但这对于睁眼瞎的他却是一件天大的事。
罗小六有一种自己也算是半个读书人了的感觉,这让他十分的亢奋。
他觉得,再给自己一些时间,他也许会成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
一个让其他人,哦,不!
让别的地方的人们尊敬的读书人。
这里不行,这里人人都算是读书人。
行军时,每个人都在后背上背着一大块写着一个大字的薄木板或是树皮之类的,让后面的人眼睛里全是这个字,想不看都不行。
然后整个队伍之中,这些字还大部分都反反复复的重复着,同一个字怎么也会有十几个。
让你无论走到哪里都总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然后想不认识它们都不行。
这也不知是谁想出来的法子。
但真的很有用。
反正罗小六记住了,并对认识更多的字产生了兴趣。
罗小六现在一丁点儿想跑的心思都没有。
而且,他很早就成了一名积极分了。平时不仅会主动承担最苦最累的活,而且只要一有空闲,就主动去带他们的正军班长那里看看有什么需要出力的。
尽然他知道这个班长其实只是个副班长,因为这班长的肩袖上只有一个黄色圆圈,而不是班长的大圈套小圈。
几天前,在这沉糊边上组建新兵营,罗小六更是刚知道消息就积极要求加入。
不是为了报恩,而是为了融入。
一想到这些,罗小六的心里就甜甜的。
虽然他们这些新兵没有在这个除夕得到休息,只得到了加餐,而且明天还要继续训练,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只是一想到明天的训练,罗小六又突然心中一紧。
他必须赶紧入睡了。
明天大年初一的训练恐怕仍会艰苦异常,他必须有个好精神。
1、2、3、4、5、6……
罗小六在心中数着数,脑海中也跟着跳出了那些数字的样子。
……
在罗小六数数的时候,李平也没有睡,他仍在自己的帐内沉思。
不过,他的情绪并不在他来到这个时空第一次过年的氛围之中,也不在大过年的还继续训练的新兵营那里。
形势紧迫,新兵们必须利用一切可以训练的时间。休息那是想都不要想的,哪怕是过大年。
这个新兵营是李平针对各连战斗损失需要补充和加强部队力量而特别开设的。
参加训练的新兵主要是这一阶段愿意跟他走的被解救出来的百姓、俘虏中的积极分子以及保障营中再选拔的。
李平不管他们以前有没有当过兵,也不管他们干过何种职务,更不管他们有什么本事,只要进他的部队,就必须过新兵训练这一关。
哪怕是个别特事特办已经暂先入伍的,这回也要补上。
他的部队有他独有的规矩,而且这些规矩都是从新兵开始一点一滴建立的,任何人都不能缺这个节点。
由于新兵营长由马永兼任,训练内容也都简单和基础,所以李平也就不会再去分心。
他现在还在为承天府府城的战事焦虑。
李平已经知道宋一鹤向左良玉请援了,而且还是连续请援。
不过,左良玉应该是拒绝了。
因为李平根本没有见到一兵一卒向上游调动,反而是少量还在承天府广大地界中磨蹭的左良玉兵马正加速向武昌府逃去。
左良玉本就明摆着在躲避李自成,而且当初左良玉过钟祥时向宋一鹤请粮不得,还连城都不让进。现在宋一鹤反要左良玉回头去救,左良玉怎么可能干?
对宋一鹤找左良玉求援一事,李平一开始也没搞明白,不明白宋一鹤怎么还好意思去找左良玉,或者说是宋一鹤怎么就认为他还能搬得动左良玉。
直到李平今天和周文闲聊时才搞明白原委,原来是宋一鹤认为左良玉不敢不救。
宋一鹤可能简单的认为,左良玉再跋扈、再不听号令、再养兵自重,也不敢不管现任皇帝的亲爷爷陵寝。
但他显然失算了,左良玉真没管。
而这一点也显然出乎了周文的预料。
李平不得不慨叹:大明的读书人果然想的都一样。
不过,宋一鹤不要脸面的向左良玉连续请援,也说明承天府府城的情况真的很不妙了,这位屡建战功而对兵事颇通的巡抚可能判断他挺不到皇帝为他主持公道了。
这正是李平焦虑的原因。
可他却还远没有想好怎么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