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色地嚷了出来:“我们都在榜上!”
其他人纷纷看向苏轼三父子,有认得他们的当即上前道喜。
父子同科应试不稀奇,父子三人成了同科举人却很难得,这会儿苏家一下子出了三个举人,最小的那个才刚满十六岁,怎么能让人不羡慕?众人自是又羡又妒,热热闹闹地围着他们说起话来。
苏辂也没闲着,他挤出人群,让小翠给周围小孩送桂花糖,不多不少,一人一颗,算是散散喜气。
早有人回家报喜去了,等苏辂勾着一群小屁孩走到家门口时,程氏她们已经迎了出来。
苏辂抬眼看去,只觉程氏眉间郁色全消,满满的都是高兴。
为丈夫,也为儿子。
程氏不算是多刚强的人,却抚育出了三个出色的孩子,也影响了原本无心向学的丈夫。所以说娶妻娶贤,娶到一个能持家的好妻子,整个家都会不一样。
程氏吩咐底下的人给来道喜的人散喜钱,一家人欢欢喜喜地进了屋。
他们家刚办了桩亲事,如今又迎来父子三人同科中举的喜讯,可谓是四喜临门,府中上下都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合家欢庆之后,苏洵便与程氏商量赴京之事。
从眉山去开封路上想要不那么赶,至少得走两三个月。如今已经快九月了,明年春闱约莫定在二月中旬,满打满算只剩五个月出头,赴考之事宜早不宜迟,他们年前就该出发了。
程氏说道:“无妨,家中有我。”
只是委屈了两个儿媳,都是新婚不久便得面临聚少离多的日子。
不过这也未必是什么坏事,听苏辂那孩子说,女子太早生产对身体不好,最好是十七八岁之后才生育。
程氏虽不知苏辂打哪听来的这些道理,可她仔细观察府中婢子,发现她们在十七八岁前的却还会长个儿,说明在此之前她们还没完全长开。
这说明苏辂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女孩儿自己都没真正长大,怎么适合孕育另一个生命?
正好丈夫儿子不在,她可以给两个儿媳好好调理调理身体,回头生儿育女时不至于损了根本。
程氏心里有了主意,便也没生出太多离愁别绪,反而还肩负起了宽慰两个儿媳的责任。
王弗两人都觉得程氏比她们亲娘对她们都好。
人心都是肉长的,程氏这样待她们,她们自然也愿意敬重程氏、孝顺程氏。
三个男人见家中女人一团和气,心中便没了牵挂,九月九一过,便收拾行囊往成都府而去。
苏轼两人前头得了张方平的指点,苏洵自是万分感激,这次赴京应试肯定得先到成都府拜访张方平。
苏辂兄弟俩也跟着赴京,说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他们想跟着去看看。
两个小子是带,四个小子也是带,苏洵一点意见都没有。
一行人趁着薄雾弥漫的清晨出发,齐齐往成都府而去。
程氏几人立在门口相送,看着苏辂他们的身影逐渐消失在远处的雾色之中,心中又是高兴又是不舍。
男人心里永远有着万里鹏程、鸿鹄高志,她们能做的只有守好家宅,等着他们带着功名衣锦还乡。
或者落第后如倦鸟归巢般归来,重整旗鼓等待来年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