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桃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第一吏 > 第521章 万物春

第521章 万物春(1/2)

    清晨,李春来如往常一般醒来,忽的穆然想起了什么,忙是查看周边。

    转而却是止不住的摇头失笑……

    谁能想到,矫揉做作好一番,竟然还是……

    不过,想起昨夜时几如清晰入骨般的旖旎,李春来此时竟还有些不可言的留恋……

    好一会儿,李春来才缓过来。

    事情已经发生了,现在说什么都是扯谈,还是要去解决问题。

    天启小皇帝那边李春来虽是不能把握,但,三娘这边,李春来俨然是有充裕信心能够把握住的。

    这一来,除非天启小皇帝真想冒天下之大不韪,否则,事情都还是在轨道上的。

    想通了这个关键线,李春来也收敛起了心神,先忙活正事。

    现在广宁已失,大局基本上已经定了,大幕已经彻底拉开,此时不赶紧搂好处,更待何时?

    ……

    晚间,队伍顺利抵达了临朐山区,跟独眼虎搭上了线。

    因为独眼虎的二儿子赵云龙在青州左营的出色表现,待京师批复下来,这个还未及弱冠的少年,一个实职千总已然是跑不了了,李春来与独眼虎这边的联系也是愈发密切。

    就这些时日,独眼虎又送过来十几个棒小伙,加入到青州左营的序列中,不乏他身边核心骨干的子侄辈。

    若是其他人,被这般渗透,怕睡觉都不能安稳。

    但李春来和青州左营显然是特例。

    时至此时,青州左营的规则基本上已经趋向于完善,已经开始变成真正的大熔炉。

    别看此时李春来手中只有几十号独眼虎这边的人,但至多再过个一年半载,李春来想要反噬独眼虎,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

    此时,李春来在构架‘参谋制’的同时,已经开始大力筹谋后世的‘指导员’、‘政委’制。

    后世无数的经验教训表明,这才是‘指挥枪’最核心的手段。

    只待三两月间,这个框架得以成型,李春来对部队的那等掌控力,必将更上一层楼!

    而之所以不除掉独眼虎,无怪乎是李春来要留条后路罢了。

    毕竟,‘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时至此时,盘子越来越大,也容不得李春来不多留几手哇!

    ……

    今晚与独眼虎的交流相当畅快,李春来也喝了不少的酒。

    因为有着李春来背后强而有力的支持,独眼虎和他的一帮老兄弟们,也开始逐渐洗白了。

    他们依托在临朐境内的先天优势,决定成立一个商行,主要便是做他们很擅长的粮食、种子、牲畜生意。

    对他们的这个决定,李春来自是支持的。

    毕竟,李春来永远是‘自由贸易’的坚定支持者。

    只要独眼虎他们开始在周边开展起业务来,无疑会让李春来的影响力,更快更深刻的朝着周围区域内渗透。

    ‘资本’的威力,又岂是说说而已?

    事情真要顺利,可能都用不了一年,李春来便能彻底拿住这帮老匪,‘藏兵于民’!

    奈何,正事虽是颇为顺利,可当李春来独自回到大帐里,安静下来,一时却有些不可言说的惆怅……

    三娘那妞儿,今天竟然真的看都未曾看过他李三爷一眼,露面都是不曾露面……

    “哎……”

    李春来深深叹息一声,也懒得再想了。

    反正肉他已经吃到了,在没有合适的契机出现之前,不管他李三爷说什么做什么,都站不住脚啊……

    ……

    接下来的几天行程,都颇为的顺利。

    李春来不仅在青州又铺开了几条暗线,与周围一些大乡绅的交流也颇为顺畅,达成了不少的一致。

    最核心的一点,便是招收他们的核心子弟,加入青州左营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自古先贤便是有着名言传下来:“众人拾柴火焰高。”

    李春来要想在这片土地上真正扎下根来,老百姓的拥护,只能是一方面,更关键的,还是这些乡绅的支持!

    纵然这些乡绅多半都是墙头草,谁赢了跟谁,但,哪怕李春来会损失一部分利益,也要跟他们搭上线。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突破口,方便李春来以后的‘资本运作’。

    队伍转道寿光之后,便不能让陈六子和主力再当挡箭牌了,他们按照原定计划,开始一路转道向东,走陆路前往登州。

    李春来则是带着‘商队’,继续向北,到海边与小金子他们的船队汇合,走海路过去,顺便考察滨海的地形。

    在这等地方,周围一片平原,沃野千里,也没有什么土匪恶匪的,安全性也不用担忧。

    在后世时,寿光是世界知名的蔬菜基地,很是富饶,明珠一般。

    此时,虽远没有后世那么繁华,但得天独厚的条件摆在这里,到处都充满了兴旺的气息。

    不仅周围村庄稠密,田地里基本上也都是布满了希冀的颜色。

    俨然,今年就算不是大丰收,也不会差了。

    唯一可惜的是……

    这些肥沃的土地,真正属于这些当地老百姓的,着实是寥寥无几,很多都是衡藩的。

    还有一些则是周围豪绅大户们的。

    乃至还有一部分是洛阳福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