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088(2/2)

卫的功劳,朕心里一直都记得清楚,不光朕要记得,朕还要天下人都记得清楚。朕已经想好了,等此番平叛结束后,由枢密院负责、东卫协助,将我大汉立国以来,为朝廷、为我大汉百姓抵御外辱、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将士,都统计出来!朕要编撰一本书,书名便唤作《大汉英烈录》,要让全天下百姓都知道,他们的生活,是由何人守护着的。”

    此言一出,整个文德殿内立刻呼啦啦地跪倒了一大片人,勋贵武臣那是一个不少,乱哄哄的都在高呼“皇上圣明”、“吾皇万岁”,就连文官队伍里面也有不少人出列朝皇帝跪拜。司马辉抬了抬手,张口想说甚么,最终闭口不言。

    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官家此番是坚决要重用武人了!

    去岁年初的时候,皇帝便强行通过了举行武举,当时范公认为没必要事事都要反对皇帝,以免激起皇帝的脾气,也会失去皇帝的信任。再说朝廷也许久没有进行过武举,适当为军中储备一些低层军官也不是坏处。没料到范公刚退,皇帝便借着这个机会出手,竟然想给武夫著书立传!司马辉心念电转,朝旁边一人丢了个隐晦的眼神。

    那人得到示意,当即站出朝列。

    “启奏皇上,臣有本奏。”

    永兴正为自己灵光一现的妙招感到些许得意。

    李祯打小起便时常看到父皇愁眉哀叹。那时他还小,根本不明白父皇嘴里的金人是个什么意思,但父皇十次发愁中,倒有五次会念叨到金人,直到有一天,最疼爱自己的姐姐云昭公主突然要嫁给什么金人太子。想到再也看不到姐姐,十岁的小李祯哭求父皇母后无果,将自己关在屋内哭了整整一日,从那时起,李祯小小的心中,便对金人充满了厌恶。

    随着时间的过去,父皇身体越发不好,太子李祯开始学习处理朝政,每每看到有关于金国的奏章,李祯便知道自己又一天不会有好心情。打谷草这个词无数次出现在奏章里面,出现次数次之的便是南侵一词,再次便是所谓的岁币。总之,伴随着金人出现在李祯面前的,永远是大汉的屈辱,百姓的血恨,这让太子心中慢慢积累起了对金人的仇恨。

    等到李祯登上大宝,成为永兴帝之后,曾经迫不及待地召集诸位宰相,想要讨论对金政策的转变时,却遭到了以宰相范严为首文官集团的坚决反对。什么‘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什么‘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孙武子的话来反驳自己;又用司马子的‘国虽大,好战必亡’来劝阻自己,可是后面一句‘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却被这些人选择性无视了。从那时候起,永兴便知道,自己虽身为皇帝,却也不是能够事事如意;从那时候起,永兴便开始了与文官集团漫长的斗争。

    去年的武举,可以看作登基十一年的皇帝,在文官集团的强力压制之下,总算走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可是那是因为范严已经太老了,再凶猛的猛虎,也会有衰老无力的时候,皇帝心中明白,自己只是熬赢了这一次,并非堂堂正正服的击败了对手,是故范严老退、赵通病亡后,对于司马辉的任命,永兴一直处于犹豫之中。

    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永兴发现了一名东卫总旗,竟然是荣王爱女之婿,这给他带来了更多的希望。荣王一脉与皇家的恩恩怨怨纠缠了百余年,先祖的是非对错再去纠缠已经没有意义,他迫切希望能拉拢当代荣王,不为别的,只因为那是汉军将士最信服的一面旗帜。若是当代荣王能进京任职,那么自己必定会得到那些对朝廷扬文抑武政策不满的勋贵、武臣的全力支持,正因为这个原因,他在登基之始便提拔了自己东宫的侍卫首领莫奇燮进入东卫,从百户做起,一直到了现在的指挥使。但是让他失望的是,他释放的善意并未得到荣王府的回应。

    永兴并未气馁,他下旨从内库拨款翻新荣王府,并手书了一副牌匾让人送给孙堂,这次的付出收获的仅是对方的一封奏折,孙堂还是婉拒了永新的好意,但是保留下了他的题字牌匾,永兴认为,这是一个进步,只要自己坚持下去,总有一日能打动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