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049(2/2)

论,这才又开口继续道:“自那以后,老衲便一直留在北地,希望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百姓寻出一些福祉。”听到这里,周同心中恍然,自家老滑头也做过同样的事情,只是最后听闻狄太尉的死因,这才心灰意冷回到了蜀中,想到这里,他对这惠彦和尚更是好感大增。可是都是佛门出家之人,为何有惠彦这样的大德高僧,也有十方禅寺的那种恶僧的存在?难道真的如四娘所说,世间万物均是善恶相存?

    他不及细想,便听得惠彦继续说道:“可是北国时常南侵,我便算能提前探听到一些消息,再报与朝廷知晓,也是阻止不了战争的爆发。”周同听到这里心念电转:“看来上次在上京,这老和尚果然是打听到了一些内情,这才前来示警?只是当时说的也太隐晦了一些,若不是后来那耶律璜也提醒了一次,只怕便要被困在上京了。”

    “如此又过了十余年,这情形总是如此这般继续,老衲不停反思,是否还有其他法子,能消弭这世间的兵祸?说来惭愧,后来的这些年,老衲也想不出甚么法子,只能妄图以佛法感化金人,因此也时常游走与上京、南京等金国贵族聚居之地,可惜收效甚微。”

    听到这里,周同忍不住起身朝惠彦抱拳行了一礼:“老禅师高义!在下师尊也做过和大师类似的事情,后来是遇到一些事情,这才回蜀中隐居。只是在下疑惑,金人所在之地,除却我大汉故土之外,大多苦寒不堪,以致生养困难不说,有时甚至连生存也是不能。在下师尊也和在下说过,金人南下入侵我大汉,在他们而言便如狼吃羊一般,无谓对与错;可是于我等汉人而言自然并非如此。想请教大师,大师在北地数十年之久,见得多听得多,此事可是确实如此?”

    周同此话一出,便连是完颜萧大也是竖直耳朵,集中了精神,想听听眼前这位高僧是如何回答。毕竟周同说的乃是事实,不关是金人,还有渤海人,以前的契丹人,高句丽人无一不是如此,在生存的压力之下,很多时候他们也不得不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如果这位高僧能给出一个解决的途径,那么自己的家人或者部族是否便可以不用再继续打仗了呢?

    老僧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笑容:“青城真人真事好本事、好福气!老衲此次之所以找上前来,其实便是想与施主聊上几句。此前施主在定襄与马贼交锋,单骑突阵,老衲刚好便在附近看见,当时实是不知是谁家少年如此了得,这才动了收徒的心思,一路跟到了上京,却是冒昧了。”

    “施主之疑问,老衲这许多年来也在不停思考。确如青城真人所言,北地之民生存不易,但这苦寒只是其中原因之一,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金国朝廷,或者说,百姓自身其实也有一定的问题。”

    众人凝神静听。

    “北地苦寒,万物生长缓慢,北地之民因此养成了彪悍的民风,以崇尚武力为荣。可是个人武力再高,也打不到那么多猎物供家人生存。特别到了冬天,若是遇上‘白灾’,也即是雪灾降临之时,就连自家牧养的牲畜也会因为缺乏草料而饿死、冻死,如此一来,缺乏食物的北地人不得不向南进发,从我中原百姓手中掳掠生存所必要的物资。”

    萧大等人听到这里纷纷点头,他们还算好一些,萧大本就独自一人也没成婚,自是不需考虑太多,李辅家中颇有地位,完颜所在部落也比较强势,都没有太过于缺乏食物。可是其他部落也好,百姓也好,很多便是如同这老禅师所言,每个冬天的降临都不亚于闯一次鬼门关。运气好的冬天,牲畜死的少些,来年又担心草料不够;运气差的冬天,牲畜大片死去,第二年便不知道还能吃甚么。

    “但是这样的风俗便导致了北地之人不事农耕,对天灾的抵抗能力非常弱小,金国朝廷也无如同我大汉一般完善的赈济制度,既无常平仓,也没有足够的粮食来储存。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便是,金人贵族的生活糜烂,朝廷高层挥霍无度,并没有将民间疾苦真正放到心上。”

    “这却是为何?说到生活糜烂,挥霍无度,我大汉休说朝廷勋贵,便是民间大户人家,也有不少如此的吧?为何我大汉百姓便大多可以安居乐业,而北国之民便是不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