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等于没说,有些不满地问:“刘阁老的意见呢?是防震还是僻谣?”
“皇上,老臣认为,既要僻谣,又要防震。”刘健回答道。
“皇上,老臣附议!”李冬阳起身说道。
“臣附议!”谢迁也起身说道。
弘治皇帝看三位阁臣都支持刘阁老的意见,心中也便有了谱。他转而又问袁敬:“袁监正,你们钦天监是什么意见?”
钦天监在明朝那是科学技术机构,他们的回答那肯就是专业权威的。此时,袁敬摆出权威专家的姿态,以严肃的口吻说道:“回皇上,微臣夜观天象久矣。所谓地震,乃地龙翻身是也,今年地龙翻身应在东南和中宫,西南并无地龙翻身之象。”
此话说得不假,弘治十三年南京和北京确实分别发生一次不大不小的地震。足以说明袁敬的说法是正确的。
谢迁看不惯袁敬那种权威专家的谱,有些略带调侃的问道:“袁监正,你刚才说的都是已经发生的地震,皇上问是以今年这段时间到年后朝邑的情况。你切不可避重就轻,避实就虚哟。”
其实谢迁刚才所问的也正是弘治想问的。
袁敬胸有成竹的答道:“从天象上看,地龙有西移之象,故明天地震应在西南、正西和西北三个方向。”
这话说得非常有水平,也就是非常含糊。如果明年朝邑发生地震,那就是应了他的说法
,地龙西移,正好到了朝邑翻身了。如果没有地震,也可能会在其他地方地震,只要在北京的西南、正西、西北那都算他说得对。弘治年间地震频发,几乎年年都会发生震。这种说法最为保险,基本不会有错。即使错了,那也是地龙迷了路而已,而不是钦天监的错。
这就是明朝时期,皇家御用的权威专家。因为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这就是科学!
弘治皇帝听了袁敬这些似是而非的专业回答,觉得也没有参考价值,就打发他退了出去。
接下来,弘治皇帝又问刘健:“刘阁老如何才能做既僻谣又防震?”
刘健略微想了想,回答道:“回皇上,老臣觉得,僻谣是稳定朝邑百姓的恐慌情绪,防止社会动荡,防止屑小之徒浑水摸鱼,趁机作乱。防震同样也是为了百姓,当地官府可以要求百姓晚上住在草庐,白天回家居住。白天要是发生地震的话,人们不是在睡梦中,有躲僻的时间,不会造成大的伤亡。同时要求官府将各地年老体弱的百姓集中到结实的房屋中居住,防止再有因寒冷致死的悲剧发生。”
弘治皇帝高兴的点头说道:“好,就依刘阁老的法子办。”
然后转身对身边伺候的司礼监太监萧敬说道:“司礼监拟旨吧,事不宜迟,八百里加急发往朝邑。”
五天后,朝邑知县苏盘收到了北京发来的八百里加急的诏。
苏知县看完诏,却犯了难,这僻谣还好说,无非就是到处张帖告示,让百姓们不要轻信谣言,不要传播谣言。但防震要做的事加就多了,这要出动大批衙役支各村登记年老体弱者,然后集中到牢固的房屋居住。皇上一句话,县官累到死!这么多的村,工作量巨大,就凭这几十位衙役如何做得到?
而且马上就要过年了,县衙中的官员、胥吏、衙役都在忙着过年,谁愿意在这个时候到处跑?
苏知县心中疑惑,既然朝廷要求僻谣,那就是说地震的传闻是假的,是谣言。既然是假的,那又何必要防震呢?他觉得这是内阁那些老滑头玩的手腕,如果真的发生地震了,那么防震就是对的,如果没有发生地震,僻谣就是对的。无论怎样,他们都不会有错的,错的自然就是这些地方官了。
其实他怎么不想想,反过来也是说得通的。如果地震了,僻谣就是错的,如果没地震,防震就是错的,错的永远都是朝廷。
苏知县很明显就是朝自己有利的方面考虑。于是他决定僻谣,至于防震那就当作没看见。
当即,苏知县就派出衙役四处张贴告示,同时衙役驱赶百姓回家住,不要轻信谣言。在告示中他明确说明,皇上已经询问过钦天监,朝邑不会发生地震,地震传闻是江湖术士的骗人把戏。
就这样很多百姓都听信了告示上的话,毕竟钦天监是专业机构,比江湖术士灵验多了。
梁月松做的精心准备,就被苏知县曲解皇上的诏,给大大地破坏掉了。也给朝邑百姓带来了毕生的伤痛,甚至比原来历史上带来的损失更为残重。
时也命也!
大明小人物
大明小人物
还在找"大明小人物"免费
百度直接搜索:"易"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