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人物第一百三十章陆家深秋九月的扬州城,虽说秋风潇瑟,落叶飘飘。s但大街小巷中仍然评弹袅袅,萧声优扬。这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因为靠近东海,沿海多是滩涂,非常适合晒盐、煮盐,所以扬州便成为盐商的货物集散地,有了众多盐商聚焦,需市自然就繁华富庶。到了明朝,两淮都转运使司在扬州设立衙门,引得徽商纷纷在此居住,更是促进了扬州城的繁华。
扬州陆家祖籍安徽宣城郎溪县,祖上几辈就在南直隶淮安府经商,刚开始的时候只是做点粮食生意,小本经营。
后来听说粮食换盐引赚钱,便也学着其他盐商那样,运送粮食到边关,然后换盐引贩卖食盐赚取利润。不过随着统治阶层的日益腐败,一些皇室、贵族、官宦看到盐引有利可图,纷纷想方设法讨要盐引,然后转手倒卖给盐商。如此以来盐商的利润空间被压缩,渐渐的便无利可图。
所以像陆家这样的小商人一直就不温不火的经营了数代。到了弘治五年,时任户部尚的叶淇为了扭转边饷匮乏的局面,上弘治皇帝对盐政进行改革,改“纳米中盐”为“纳银中盐”。所谓的纳银中盐就是商人们不用再运粮到边关换取盐引了。而是到盐司衙门交纳一定的银两便可换取盐引。此举实施后,朝廷财政得到了极大改善,边饷匮乏的局面也得以扭转。
也就在这个时候,陆家当时的家主陆杰不知何故与两淮都转运盐使司淮安分司同知岳炳谦攀上关系。自此陆家开始发达,短短五六年的时间便成为扬州城内十大盐商之一。
陆杰年约四十,育有三子一女。其中大儿子陆少文已经成年,读了几年,花钱捐了个附生之后,便一直帮父亲搭理生意,其他的几位子女还在读。
陆少文这次莒州之行除了没有得到任何一块何家镇的土地,还搭上了十万两银,只是砸碎一面镜子听了个响。等怒气消了,心情平复之后,自己觉得此举是公然与莒州的周家、何家、梁家为敌。一次失败的莒州之行不但一事无成,还树敌众多,此事做得太鲁莽了。
不但如此,十万两银子就此打了水漂,还是让他心疼不已。
陆少文从莒州回来后,将竞拍土地的经过详细的说给父亲听后。其父亲陆杰摸着下巴上的长须,小眼珠一阵乱转,思索片刻说道:“少文啊,我觉得你是被他们耍了,济南府刘家算不上山东的豪门大户,他怎么会有如此实力和咱们家竞争?这背后一定是何家或是周家在捣鬼。”
陆少文气愤地说道:“当时我就有这种感觉,但没有任何证据,也只能做罢。更可气的是一个小小的知州衙内竟也对我不傲慢无礼。到了州衙,梁知州不见我也就罢了。他的儿子也在我面前摆谱,去拜会他竟然连一口茶也没有。”
“是你先对人家无礼,人家才这样对你的吧?”陆杰问道,他非常清楚自己儿子的脾性。
这几年他们陆家成了扬州十大盐商之一,家财何止万贯。在扬州城里陆家人打个喷嚏,城内都要感冒三天,知府大人见了他们陆家都要笑脸相迎,曲意奉承,何况一下散州六知州家的公子哥。陆少文要不是因那挽回面子去买回那面镜王,才不会屈尊去拜会梁月松。
“哼,我去拜会他,那是看得起他。以后有他好看的!”陆少文恨恨地说。
“少文啊,十万两银子扔了也就扔了,咱家不在乎那点银子,但当街摔镜子这事你做得欠妥。这事恐怕用不了一个月就能传遍两京十三省,要是传到户部或是皇上的耳朵里,对我们陆家可不是好事。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我们陆家这几年积攒了这么多财富,很多人都妒忌眼前。如果有多事的御史参奏一本,虽说圣上不会对咱们怎么样,但当今圣上节俭,知道你如此行事,必会引起圣上的反感,到那时可就大大的不妙了。”还是陆杰老谋深算,这一层他都已经想到。
“怕什么,我摔得是自己的东西,一没偷二没抢。皇上知道了又能如何?”陆少文不服气的说道。其实他的心里现在也想到了这一层意思,只是他性格使然,不愿意在任何人面前服软。
“胡说八道!你以为这样显摆会是好事?要是让朝廷的人惦记上,咱家有多少家财也守不住,弄不好会惹来杀身之祸!以后做事要低调,不可如此鲁莽。”陆杰教训道。
陆少文听了父亲的话,有些不耐烦的说道:“知道了,就你怕这怕那的。难道咱这次就这样算了?这个亏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