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桃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末黑太子 > 第922章:出使宁远

第922章:出使宁远(2/2)

来援的兵马皆无法顺利通过。

    壕沟之间仅用狭窄小道联通,祖大寿有天大的本事,也得被活活困死在城内!

    &#21434&#21437&#32&#36861&#20070&#30475&#32&#122&#104&#117&#105&#115&#104&#117&#107&#97&#110&#46&#99&#111&#109&#32&#21434&#21437&#12290为了以防万一,多尔衮还建议在壕沟外面,多挖陷马坑,让蛮明人马也尝尝这等苦头。

    皇太鸡对此欣然应允,不论如何,都要让祖大寿所部插翅难飞!

    陷马坑之外部署大量铁桶炮,辅以大队骑兵昼夜巡逻,让蛮子们死都冲不出来!

    想到这里,皇太鸡立刻要求铸炮厂再抓紧制造五千门铁桶炮。

    如此武器对工艺要求极为简单,铁匠即可完成,制造速度非常之快。

    一天便可造出数百门,五千门看似很多,其实半月之内足以轻松完成。

    皇太鸡便想将这五千门铁桶炮悉数部署在锦州城外,作为压制祖大寿所部突围的利器。

    也无需每天都开火,只有发现敌袭的时候,再行开火亦不迟。

    如此行事便可大幅度地节省弹药,也免于快速耗费银两。

    祖大寿恐怕做梦都想不到,我大清在短时间内便可为其送来五千门大炮吧?

    哈哈哈哈……

    你若不轻出,我也不打你!

    反之,任你千军万马,面对数道壕沟与铁桶炮大阵,必然束手无策。

    费了如此之大的力气,便要活活困死城内守军,必要重演围困大凌河城那一幕!

    除山海关外,广宁、大凌河、锦州、宁远算是关外最为重要的四座军事重镇了。

    今广宁与大凌河此二城均被大清王师占据后摧毁,拿下宁远已然指日可待,唯有锦州尚难取之。

    倘若四城占其三的话,锦州守军至多将在两年内投降,届时大清王师之兵锋将直抵山海关下!

    采用稳扎稳打之策,仅需两年时间便可与王在晋那老匹夫对峙,想来也不算慢了!

    对比之后,皇太鸡心里便舒服许多了。

    再者说,待收服降将降卒之后,大秦王师将会越大越多,而蛮明人马将会迅速减少。

    往后大清王师之规模,不算包衣阿哈,便必将超过三十万!

    敢问天下,谁可匹敌???

    “总戎!那边派人来了!”

    “请上来!”

    吴三桂正在眺望城北方向,一来是焦急地等待皇太鸡的回信,二来也是对自己与所部将士飘忽不定的未来有些忐忑不安。

    洪承畴总督辽西兵马时,擢升自己为宁远总兵,算是对自己有知遇之恩了。

    万万没想到待王在晋走马上任之后,情况会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

    先是以百姓消耗粮食过多为名,要将宁远城内百姓悉数撤往山海关。

    而后又勒令宁远守军规模降至五千,这分明就是要拿自己开刀。

    舅舅祖大寿也来信说了那边的情况,锦州守军被要求降至一万。

    祖大寿迫不得已,将部分檬古骑兵调往山海关,算是敷衍王在晋。

    吴三桂手里的兵力不如舅舅多,但也不想听王在晋的摆布。

    非但一兵一卒未调动,而且以百姓故土难移为托词,连城内百姓都没有迁往山海关。

    之后王在晋要求宁远守军出击截杀从京城溃败的清军,吴三桂也回复说宁远城外发现踪迹,为避免被伏击,暂时难以支援。

    听封不听调,这便等于激化了双方矛盾。

    王在晋一边切断了对宁远守军的钱粮供给,一边上奏朝廷,要求严惩吴三桂。

    巘戅追书看zh&#117ish&#戅。太子倒是没有如何,只是说宁远守军劳苦功高,不忍其继续戍边,会被悉数调往关内。

    这就是要调虎离山,吴三桂便更不能答应了,罗列了诸多托词,婉拒了太子的要求。

    对于抗旨不尊的下场,吴三桂是非常清楚的,故而迅速找了条退路,也就是联络大清。

    只要皇太鸡愿意封自己为异姓王,待遇与三顺王等同,吴三桂便可以考虑献城降清!

    实际上没了山海关的钱粮供给,宁远守军最多支撑一年,就得投诚过去。

    此时投诚的话,巧遇皇太鸡兵败京城,算是雪中送炭,开价自然可以高一些!攫欝攫

    与此同时,吴三桂还试探了山海关那边对自己的态度如何。

    辽东巡抚方一藻对此爱莫能助,总督关宁两镇御马监太监高起潜也被太子给砍了。

    鉴于王在晋已得太子的支持,现总揽大权,自己这边的希望便变得愈发渺茫了。

    貌似别无他法,唯有降清这一条路可走了……巘戅戅

    可父亲又在京城,自己降清的话,岂不等于至父亲于死地?

    此为大不孝,必被旁人耻笑,这也是吴三桂心里的诸多顾虑之一。

    可是自己得罪了王在晋,太子又欲用调虎离山之策来谋害自己。

    哪怕父亲那边甚是危险,吴三桂也要铤而走险了,再不走就再也走不了了!

    一边等着派往京城解救父亲的手下传来好消息,另一边就要等着皇太鸡如何回复自己了。

    “长伯!在下大清礼部侍郎雅秦!今日得见,在下真是三生有幸!在沈阳时,在下便听说长伯之威名,今番见到,果然是威风凛凛,名不虚传啊!”

    此番出使宁远,主使为礼部侍郎雅秦,副使为都察院承政张存仁,前者属正蓝旗,通晓明语,交流毫无阻碍,后者为降将,归降以来兢兢业业。

    二人一并出使,皇太鸡也算较为放心了。

    所带兵马不多,仅为一个牛录的八旗兵而已。

    “哪里哪里!败军之将,何以言勇?这番话真是折煞在下了!幸会!幸会!”

    一听对方的名字,吴三桂便意识到,此人不是汉人,而是个旗人,但明语说得是真好,乍一听完全听不出口音,与关外汉人说话别无二致。

    不过既然上来便显得如此熟络,称呼字号,与自己客套一番,想必绝非善类,否则必然不会被皇太鸡前来接洽,自己当须小心应对才是。

    “长伯,别来无恙啊!在下张存仁,能在此地见到长伯真是太好了!”

    连雅秦都如此客气,张存仁自然也要假装一下,真能将吴三桂说服,使其履行承诺,让大清天兵得以入城的话,回去便是大功一件了。

    “在下已知二位来意,不妨直言,在下也好思索一番!”&#21434&#21437&#32&#31508&#19979&#25991&#23398&#32&#98&#120&#119&#120&#46&#99&#111&#32&#21434&#21437

    吴三桂不想跟这两位拐弯抹角,浪费时间,最好直接能够听到皇太鸡的还价才好。

    “好好好!长伯如此爽快,甚合我心!”

    雅秦满口答应下来,他就怕这厮先晾自己好些天,让后再谈条件,开门见山说明对方真有归降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