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桃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由我而校 > 第0161章 治河大成

第0161章 治河大成(2/2)

亮有神的眼睛、坚毅自信的神,和沉稳不俗的气度,根本无从分辨。

    黄河水的变化无常对治河工程来说是最大的威胁。黄河流域因气候特点而导致一年四季汛期不断:

    开二、三月,桃花盛开的时节,因河流解冻、水量大增发生洪水,称桃花汛;

    夏季七、八月间,黄河中游因暴雨带来连续不断的大洪水,称伏汛;

    九、十月间,因雨连绵而导致历时较长的较大洪水,称秋汛;冬季立前后,因黄河不同河段所处的纬度不同,气温变化不一致,致使纬度较低处已化的冰凌流往下游纬度较高、河冰尚未融化的河段,使下游河段冰凌阻滞、拥挤成冰坝,使水位陡滞,十分危险,称凌汛,等等。

    其中以伏秋二汛为期最长、危害最大。每逢汛期,洪水咆哮奔腾,建瓴直下,对新建工程构成极大的威胁。

    天启四年,南方连续降雨,黄、淮两河洪水涨涌,仅九月下旬三四天之内,洪泽湖水面便突涨了七尺,对高堰一带堤岸构成极大的威胁。幸亏新筑的坦坡坚固,不会出现大问题。到十月水势总算平静下来。

    然而没过十天,左光斗报告水势形的奏疏刚刚发出去,二十四、二十五两天又突然刮起西北风,狂风大作、推波助澜,竟漫过了大堤顶部,南端用以分洪的减

    水大坝已经岌岌可危。危急关头,管河人员先士卒,亲自站到深秋季节已经凉气透骨的水中,指挥民工进行抢修,经过一天一夜的奋战,终于在二十六重新使大坝转危为安。

    最后在天启五年的天,几经周折,几经艰难,黄、淮、运三河上下大小决口全部堵塞,河流全归故道!曾经横溢漫流十余年的黄水如今被束缚在两岸坚实高耸的大堤之内,以一泻千里的气势直趋大海。

    朱由校对此结果感到十分欣慰。左光斗、徐霞客治水的这几年,他虽然只有一次亲临河工第一线,但对河工进展况时刻关心不忘,凡河工走势从来都是随到随看,绝不耽搁,并且总是详加阅览研究,对河道形势有很深的了解。

    为河道总督的左光斗立了如此大功,真可说是实现了自己的从政报国的理想。

    徐霞客则与他不同,徐霞客的目标是让他的足迹遍布大明各省。

    徐霞客曾经通过亲的考察,以无可辩驳的史实材料,论证了金沙江是长江的正确的源头,否定了被人们奉为经典的《禹贡》中关于“岷山导江”的说法。同时,他还辨明了左江、右江、大盈江、澜沧江等许多水道的源流,纠正了《大明一统志》中有关这些水道记载的混乱和错误。他认真地观察河水流经地带的地形况,看到了水流对所经地带的侵蚀作用,并认识到在河岸凹处的侵蚀作用特别厉害。他还注意到植物与环境的关系,观察在不同的地形、气温、风速条件下,植物生态和种属的不同况,认识到地面高度和地球纬度对气候和生态的影响。对温泉、地下水等,徐霞客也都有一定的科学认识。在徐霞客对地理学的一系列贡献中,最突出的是他对石灰岩地貌的考察。他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系统考察的地理学家。

    最后,徐霞客想了又想,工程已经结束,他没必要再当官了,他拿着皇帝赏的一百两银子,留下了一封书信给这些年朝夕与共的左总督。他就毅然决然的重新上路了,他的第一站是江陵。

    长江冲出西陵峡口,从宜昌至嘉鱼一段称作荆江。除了这一条从西南流来的荆江,还有一条从西北流来的汉江。两条江犹如穿越千山万壑的两条巨龙,进入楚地之后,便一下子把围追堵截的大山甩在后,扑向坦的千里沃野,在重重稻浪与叠叠荷花之间,作大气磅礴的逍遥游。“楚地阔无边,苍茫万顷连”,杜甫船出南津关,不免生出这样的浩叹,而放置这苍茫万顷的沃野,便是素有鱼米之乡称谓的江汉平原。江陵城坐落在江汉平原的腹心,荆江边上。据南朝刘宋时代盛宏之先生所著的《荆州记》所载,江陵城名字的由来,是因为“近州无高山,所有皆陵阜,故名江陵。”楚国当年的国都纪南城,距现在这座江陵城不过二十余里。楚成王在荆江边上建了一座华丽恢弘的江渚宫和通往纪南城的官船码头,便是江陵城最早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