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桃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汉从吹牛开始 > 第707章 太子养成记

第707章 太子养成记(2/2)

简单的司机。

    每台车配备一名司机,但是每个什却有十三个人,等于是每个什都有三个备用司机用来轮值。

    毕竟开车也挺累的,总不能不让人休息吧?

    每个屯有六个什,其中一个什为机修什,这个什单独配备了三台蒸汽车,只有十个人,他们的车上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关键配件,就是为了防止车子坏在半路而没办法修理。

    也可以看作是工程车,这些车都是经过改装的,他们的蒸汽机甚至能够为吊架提供动力,将重物吊起来维修。

    一个屯七十五个人,六百台蒸汽车需要十二个屯,加起来也就是九百个人。

    同样的,化零为整,这个时代的蒸汽车不可能没有问题,也不可能总是平稳的运行。

    所以要想保证车辆能够跟的上使用,后勤方面是必须要加大保障力度的,所以加上军官以外,余下的全部配置成了机修兵,算是凑了一千人。

    这样一来,甲级部队的满编就是一万一千人了。

    坐车时间长了虽然也很疲惫,但是跟走路比较起来还是轻松的多了。

    眩晕感什么的都是浮云,只是坐车的次数还不够多罢了,坐的多了,自然就习惯了,也不会有那么多的问题了。

    建元十六年,已经十五岁的太子王邦向王不饿提出了一份建议。

    身为太子,身上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虽然只有十五岁,但是他却学完了洛阳书院的课程。

    当然,很多东西只需要学个皮毛就够了。

    身为太子,身为未来的皇帝,帝国不需要他去搞什么研究,但是需要他在大多数方面都要略懂一些。

    起码不能听人家提起来的时候,你自己什么也不知道,甚至连这个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那样的话,还谈何发展?

    所以,王邦除了日常跟着上课以外,还有单独的课程需要学习,生活几乎被安排的满满当当的。

    在观看了一场军演之后,便深入军营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研究,最终有了这份建议。

    甲级部队的优势正在逐渐的增加,与乙级部队的差距正在逐渐的拉开。

    但是综合对比了近几年的演练数据,发现甲级部队尽管占据了很大的优势,可始终受制于兵力劣势,所以经常会出现打的过,但是却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这种问题。

    组建甲级部队的本意就是为了能够快速解决战斗,快速反应,所以这个初衷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完成。

    所以王邦建议对甲级部队的编制进行改编,即每个屯增加一个什,形成一个加强屯的现实,以增加甲级部队的兵力来改变因为兵力不足而导致战斗时间被拉长的这个现象。

    而这么算下来的话,一个屯五十个人,一个军有二百个屯,每个屯增加一个什,等于一个军增加了两千个人。

    如此一来,甲级部队的满编状态就是一万三千人,比起乙级部队的一万人多了整整三千人。

    虽然有一千人的非战斗部队,但是乙级部队他也不是满编状态啊。

    乙级部队的常态是八千人,而甲级部队的常态是满编,所以两者相比较,甲级部队比乙级部队多了整整四千个战斗兵力。

    王不饿采纳了王邦的建议,并且指定第一集团军的第一军为试点进行改革。

    于是,在建元十七年的军演中,第一军以绝对的优势碾压了第一集团军的两个乙级部队。

    在建元十七年的下半年,朝廷又一次组织了军演活动。

    这一次第一军面对的是第一集团军的四个乙级部队。

    目的是为了试探一下改编后的第一军极限到底在哪里?

    四个乙级部队的总兵力是三万两千人,兵力是第一军的两倍多。

    这一次第一军的表现虽然不如上半年,但是也足够亮眼。

    虽然最终损失不算小,但依旧取得了胜利,自身战损接近四成。

    不论是甲级部队还是乙级部队,首先他都是人。

    你甲级部队在训练的时候,乙级部队也没闲着,你在进步的同时,人家也在进步。

    所以说能够打出这么个结果,其实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

    于是,将甲级部队升级的事情开始提上了日程,因为只是每个屯增加一个什,这属于小的改动,所以影响并不大,各个部队直接从自身的编制中分一个新的单位出来就行了,兵员的空缺则在征兵期的时候补上来就行了,问题并不大。

    建元十八年,王不饿将王邦任命为了少儿城令,负责少儿城内的一切事物。

    这一年王邦开始不断的犯错,主要是第一次干这事儿,很多事情都没有经验,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总是将问题搞的一塌糊涂。

    半年之后,王邦总算是找到了处理事情的方式,对少儿城的一些事情开始渐渐的有了感觉,处理起来也游刃有余了起来。

    当王邦刚刚适应了这里,正雄心壮志的打算为这里带来改变的时候,王不饿的一道命令,直接打断了王邦的雄心壮志。

    卸任少儿城令,即刻前往京县,任京县令。

    京县位于荥阳南部,距离荥阳只有不足二十里的距离。

    当年王不饿扩张的时候,京县连反抗的能力都没有就直接投降了。

    实在是因为人数太少了,全县男女老少加起来也只有两三千人,拿什么抵抗?

    虽然朝廷这些年来一直在鼓励生育,但是因为荥阳就在周边,已经开始形成了虹吸效应,所以京县的人口虽然在增长,可人口流失率却很大。

    而王邦在上任一初就需要面对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县薄在籍人口一万一千人,但是却能明显的感觉到京县没有那么多人,特别是青壮年特别少。

    询问过后才知道,实际上还待在京县的人数大约只有五六千人左右,年轻力壮的,几乎全部去了荥阳。

    那边是大城,经济碾压这里,又是通往洛阳的枢纽地,赚钱的机会多一些,离家也不远。

    年轻人去了荥阳,基本上每个月都能回来好几趟,这就更加导致了京县的落魄。

    在这里,王邦见识到了一个排名靠后的县,到底是怎么活着的。

    死气沉沉,毫无生机可言,县内不是老人就是孩子。

    现在又开始了机械化的耕种,翻地什么的简单又省事,老人和孩子就把活给干了。

    所以每年只有收获的季节,在外赚钱的年轻人才会回来收获。

    这样的地方,有什么发展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