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202:七寸(2/2)

但这是两头蛇,单打这个七寸首尾两头都会来夹攻,所以得把另一头给按住了才行。

    战事于樊城北城先打响。

    甲寅率部北上,过了邓州境内的大西河,其实就已兵分两路,花枪和祁三多率着两千虎卫精锐趁夜色隐入河岸西面的山谷中,整个山谷全控住,一只鸟儿也飞不出来。大部队却是继续北上,路过邓州城时还耀武扬武了一把,把怒而出战的武胜军兵马都指挥使周骧打的落花流水,狼狈逃回邓州。

    这样的战事,其实双方都没伤到根骨,敌军过境,邓州虽是小镇,守军不足五千,但出战是应有之义,甲寅只不过算是配合了一把,然后挟大胜之威走的浩浩荡荡,在城西北约二十里的白石庙扎营休息。

    这里距樊城约一百五十里,说起来够远了,但对于一人三马的飞虎骑来说,却真的不远。

    秋高气爽,月明云淡,通衢大道,正好夜驰。

    是夜,藏在大西河的虎卫先出动,急行军回樊城。

    这樊城的护城河与襄阳的一样宽广,唯一不同的是有石桥,三座相连,如一条长龙静卧在水面上,与襄阳形成鲜明的对比,恰是南船北马。

    若是硬攻,则也存在砲打不到,战舰行不得,火箭无用场的尴尬情况。

    虎牙军领军将校都没来过襄州,且这是超过战略规划的战争,没有充足准备,来了后才有束手无策之感。

    甲寅的无心之语启发了木云,找个堂堂正正的理由撤兵,北上南下,骗过守军放松防备,然后突然夜袭,抢的就是这座石桥。

    虽说以有备算无备,寅时三刻发动攻击,但二千甲士兵临城下,还是惊动了城头哨兵,警钟长鸣。

    不过为时已晚,砲索未上,擂木未悬,大部分的守军都在兵营里睡大觉,单靠几十把弩矢哪守得住以花枪为首的突袭队。

    这支百名勇士组成的突击队一手挽盾,一手抱着炸药包,一过桥,直奔城门洞,一件件炸药包叠堆而起,这些炸药包都是特制的,引线特别长,一根根搓起,最后搓成手臂粗细。

    城下在忙着,城上也在忙着,忙着射箭,忙着落闸。

    但凡城门,都有千斤闸。

    左右两扇对开的铜钉木门只是太平时所用,有战事,便落闸,有些军事要地还是双层闸,没有对开门,前闸厚重战事时用,后闸薄轻日常开启,这樊城的城门便是双层闸。

    敌军在城门洞里顶着盾埋炸药包,城头上的守军从上面的天井里看的分明,条件反射的开始扳动绞盘,放闸。

    千斤闸全是硬木横竖交错层叠,外包铁皮,足有三尺厚,真的重逾千斤,为防意外落下,升起后都是平放的,所以,等城头绞盘拉直了铁索,扳正了闸门,城下基本作业已经完成。

    突击队迅速撤退,花枪一手顶盾,一手执着火把,在闸门即将落下时点燃导火索,然后如雄鹰般向后飞掠……

    闸门落下,恰好将炸药包关在内壁,堵了个严严实实。

    说时迟,那时快,听到警钟的守军才从兵营出来,甲索都未系紧,便听到了惊天动地的巨响,冲天火炮中,只见雄伟的城楼正如烂泥般的塌瘫下去。

    而这时,甲寅所率的三千马队堪堪抵达,见状大喜,战刀一挥,合着步兵一起共计五千精锐汹涌的向城中扑去。

    水师的配合却是晚一步,这些赤马比步兵先到,但一直隐在远处的阴影里,直到爆炸声起,这才亡命的冲过来卡在襄阳与樊城之间,毁桥。

    马霸亲自率队,他领到的将令是哪怕把自己的船点着,也要毁掉这两座连接两城的生命线。

    好在,一切顺利,襄阳守军没有在第一时间作出最正确的反应。

    这就形成局部以多胜少的优势了,因为襄州建制总共才万五人马,但两次城外大战已折损近五千精锐,所以分守樊城的只有五个营。

    樊城一夜告破,襄阳成了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