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徒显儿黄天亲启:非为师刻意化名梁觉隐瞒身份欺骗吾徒,实乃为了吾徒性命安全而为。为师青年时,曾四处游学,整个河北冀州之地都曾到过,落泊于蠡吾偶遇蠡吾侯之子志,志虽年少,却与角结交,志富施以钱帛。不久,志便被选进宫,登基为帝。时朝中为梁太后及外戚大将军梁冀执政当权,角有心助之,却不得其门而入,进京求官不得。倒是再见到帝志,认出角来。惜叹身为帝君,却无力为角争一官职。角悻然离京……”
刘显真的很惊讶,他真的没有想过,黄巾起义的首领,太平道教教主张角,居然跟桓帝是相识的,并且还有过一段交情。
接下来,就是张角遇于吉,于吉送太平经给张角。张角便创立了太平道,一直过了很久,张角都跟桓帝没有什么的联系,也不可能见面了。
张角最初创立太平道教,并没有起兵造反的念头。直到桓帝密召张角进京,却是桓帝临死前将拟好的圣旨,诏廮陶王刘悝进京继任皇帝大位的圣旨交给了张角,也就是现在刘显身上的先帝遗诏。
这原来是桓帝发现自己病重,料想命将不久矣才做的安排。
但那时,他发现自己身边竟然已经无人可用,整个朝政大权都落到了皇后窦妙及其兄大将军窦武手里。他想到自己少儿时登基后,深受梁太后及其兄把持大汉朝政之苦,不想历史重演,作为大汉皇帝,他在位其间,虽没什么作为,可也不想自家大汉江山就此被梁太后及外戚把持,不想自家大汉江山就此衰落败亡。
桓帝想来想去,也就只有少儿时结识的张角,已经创立太平道,且规模已经不少的张角。如此才密诏找来张角,把那份圣旨交给张角,请求张角把圣旨送给其弟手上,并辅助其弟刘悝登上帝位,到时,太平道都便可封为国教。
但可惜,没等张角把先帝遗诏送到刘悝手上,桓帝驾崩,窦太后及大将军窦武的动作太快,早早就拥立了刘宏为帝,大汉朝廷局势也很快就稳定了下来。
如此,先帝遗诏就没有什么用了。再送到刘悝的手上,反而会害死刘悝。
然后张角觉得,想完成桓帝生前心愿,辅助刘悝登上九王,就必须要斗倒窦太后、窦武。但他觉得力量不够,就开始大力发展太平道教,开始大力发展太平道教众。
……
此后的事,基本也就如历史上的那样了。
这里,刘显推敲了一下时间。发现还真的是这么的一个状况。
桓帝是168年病逝的,而张角是168年才开始发展广收太平道教徒。
这里面,看似是巧合,没想到,竟然也有这样的一个惊人原因在内。
这个想想似乎也是这样的道理。张角创立太平道教,一开始并非是为了造反,直到桓帝驾崩后,他才大力发展太平道,但那时,他应该也只是想要斗倒窦太后及大将军窦武。
这其中的目的,就是为了为刘悝夺回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