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1216章 庙号(1/2)

    皇帝下葬与普通人是不同的,普通人死之后会被家人放在灵堂中停放三天之后入土。

    而皇帝的遗体要存放的时间久一些,要存放三个月以上的时间才可以抬棺入陵。

    存放那么长的时间,皇家自然有着防腐的措施。

    古代虽然比较落后,但古人却凭借着自己聪明的才智,将现代人难以想象的事情实践出来。

    太上皇的遗体,首先由混堂司对整个身体进行仔细的清理,这是特别复杂的一个过程,就连耳朵脚趾甚至是手指甲都要处理的非常的干净。

    其次,在太上皇的身上去涂满一些白酒,杀菌防止细菌侵入。

    这一过程十分专业,普通人难以做到。

    混堂司的专业人员完成工作后,会给太上皇穿好衣服,佩戴上一些饰品,还会在梓宫(皇帝的棺材)中放许多中草药以及一些香草,让棺材中充满香气,同时也是为了防止遗体发生腐烂的现象。

    最后会挑选好一颗极品夜明珠,又或者是珍珠放在太上皇的口中。

    自汉代以来,皆以蝉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将玉蝉放于死者口中称作含蝉,寓指精神不死,再生复活。

    皇帝口含夜明珠,贵族口含玉蝉,这是古老的丧葬习俗,当然还有其他意义。

    将珍珠或者是夜明珠拿出来的话,尸体就会发生腐败,那就是扯淡了。

    真正的防腐技术,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处理办法,最常见的冰镇,在遗体旁边放上许多冰块,以此达到腐烂过程变慢的效果。

    最后一个步骤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那就是对棺材进行封棺,防止空气进入到棺材中。

    如果要是有空气进入,那么尸体就不会有着那么久的储藏的能力了,在封棺的时候,所使用的材料大多是一些木炭。

    而这一过程是特别的复杂的,从准备到最后完成,大约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够顺利地完成。

    这些步骤都做得非常的好的话,将遗体放置几个月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历史上康熙的奶奶孝庄,因被多尔衮睡过,身份定位尴尬,遗体放在宫里三十七年没下葬,直到雍正登基后才入了土。

    朱慈烺站在梓宫前,精神状态极差,不时剧烈咳嗽几声。

    众人偷偷看去,有担忧的,有意外的,还有心中盘算着的,所有人都清楚,这一趟出去,皇帝的身子骨似乎真的不行了

    想想也是,西征一路上环境那么恶劣,连常年四处征讨的将士都受不了,养尊处优的皇帝这一去就是三年,实在是拼了老命干事业啊!

    朱慈烺只在大善殿呆了一刻钟便回了乾清宫,命太子代为灵前尽孝。

    接下来便要进行国葬,还有议定太上皇庙号之事,崇祯只是年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太祖、世祖、太宗、高宗、中宗、世宗、仁宗等。

    最初谥号有着盖棺定论的功用,由于后面皇帝的谥号字数膨胀,孝子贤孙们又都给父祖美谥,一个劲的夸,故而谥号实际上无法显示皇帝评价,庙号反而取代了谥号起到盖棺定论的作用。

    既是盖棺论定,庙号自然十分讲究,如太祖和高祖,一般指开国皇帝的庙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