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293玉佩(1/2)

    第293玉佩

    这一次吃惊的不仅是柳卿卿,除了朱隶以外,所有的人都露出诧异地的表情,却属顾峻雄震惊的表情最为明显,先是不自觉地长大了嘴看着朱隶,接着感到自己失态,忙慌四顾,见其他人也很吃惊,又摆出一副吃惊的表情。

    朱隶优雅地笑了,起身站了起来,哪有一丝病容。

    人们对惊讶的感应力是有限的,当朱隶第三次做出令人惊讶的动作时,众人的反映已经很平淡了,除了南军医。

    “南军医,真不好意思,让你担心了,为了能瞒过你的法眼,本王真下了大功夫。”朱隶走到南军医面前,微笑着拍拍南军医的肩膀。

    朱隶装病,张辅、吴晨和楚暮都知道,因而此时他们仍纠结在朱隶抛出的第二个问题中:怎么出来个八王爷。

    大明朝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八王爷,是朱元璋的第八个儿子,名朱梓,封为潭王,洪武二十三年自残于自己的王宫中,终年二十一岁。自残的原因是因为八王妃的父兄参与了胡惟庸案,八王爷害怕当时的皇帝朱元璋会迁怒自己,因而纵火自残。

    在大明朝的史料上,就是这样记载的。

    但史料的记载,往往是为统治者而服务的。真相虽然只有一个,史料上记载的,却不一定是真相。

    “四哥,你说的八王爷是……”张辅终于问道。

    朱隶从怀里掏出一块玉佩,玉佩极为平常,在市井商贩手里几文钱就能买到一个。朱隶拿着玉佩的挂绳,玉佩在空中微微摇动。

    “见过这块玉佩吗?”朱隶问张辅。

    张辅接过去仔细看着,摇摇头:“没见过,不过这块玉佩看上去很普通。”

    “确实很普通,但是两块放在一起,就不普通了。”朱隶像是变魔术似的,又从怀中掏出一块玉佩,与仍然在张辅手中的玉佩,几乎一样。

    从张辅手中接过玉佩,朱隶走到书案前,将两个玉佩并排摆在书案上,两个玉佩的边缘处,各刻了一个字,一个刻的是言字,另一个刻得是射字。并排放在起一起,拼成了一个谢字。

    自从朱隶将两个玉佩至于书案上,南军医和顾峻雄的目光就一直纠结在玉佩上,两块玉佩同时出现,让他们感到十分震惊。

    “这两块玉佩,有什么故事?”两块玉佩的来历,吴晨都很清楚,却没有想到朱隶此时会把这两块玉佩都拿出来,看朱隶的样子,这两块玉佩与八王爷有密切的关系。

    “这两块玉佩最初的意义,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一对定情信物。”朱隶摩挲着玉佩,目光有意无意地扫过众人。

    “这两块玉佩最初的主人,是一个十五岁的男孩。男孩的父母早亡,从小就跟着叔叔生活,视叔叔为自己的父亲。在男孩的心目中,他的叔叔是一位英雄,男孩非常崇拜他的叔叔,他的叔叔也很喜欢他,对他虽然严厉,却寄予厚望。”朱隶讲故事很有一套,刚开个头,就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来。

    “在男孩叔叔的属下中,有一位姓夏的将军,夏将军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儿,叫夏明达。男孩与比自己小两岁的夏明达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个人彼此暗生情愫,夏明达十三岁生日前夕,男孩买了这对玉佩,在上面刻了字,并在夏明达十三岁生日的那一天,将其中的一个,送给了夏明达,当时许诺,两年后,等夏明达及笄,就娶她。”

    讲故事有一个最重要的技巧,互动。

    互动能很好的将听众的注意力,持续地引到自己的身上。

    朱隶讲故事的时候,习惯边讲边悄悄观察他的听众,以便随时改变语速的高低与节奏,以及故事发展的缓慢。同时,在适当的时候停下来互动。

    “他们最终没能在一起吧?”虽然是疑问句,吴晨却用了肯定句的语气。这个充满憧憬的开端,令大家很容易想到了通常不会那么圆满的结局。

    世事通常都是不尽人意的。

    朱隶拿起书案上的两块玉佩,点头道:“这两块玉佩,直到几十多年后的今天,才在本王的手中再次合在了一起。”

    “发生了什么事?”楚暮也被故事吸引。

    “就在男孩送给夏明达玉佩后的两个月,夏明达被她的父亲送给了男孩的叔叔,夏明达一下子变成了男孩的长辈。”

    “男孩的叔叔,一定不是个普通人。”都说人们的职务和年龄,使人们对问题的切入点不同。朱隶明明在讲男孩、女孩的故事,张辅却注意到了男孩背后的叔叔。

    朱隶赞赏地笑了,张辅已经锻炼得学会透过表面看到重点:“的确不是个普通人。”

    既然要做长篇大论,朱隶找了一个舒服的位置坐了下来,先放下张辅的问题,将大家的注意力重新拉到两块玉佩上:“这对玉佩上的字合在一起,是一个“谢”字。谢这个字,有很多含义,本王一开始也想不明白这个谢字代表了什么意思,直到前两天看书,忽然想到了这个字最有可能的解释,姓。这对玉佩最初是作为定情信物,将两个玉佩放在一起刻上姓,是非常常用的做法。”

    “姓?爷是说,这对玉佩的主人姓谢?”吴晨最喜欢听朱隶将故事,朱隶也最喜欢讲故事的时候有吴晨这样的听众,这样的人总是跟着朱隶的思路,并不时地提出设想,让故事的节奏更加明显。

    朱隶点点头。

    当今天下,最尊贵的姓当是“朱”。

    四十多年前,天下还有一个尊贵的姓:陈。

    陈友谅称帝三年,在他称帝期间,陈姓是国姓,也很尊贵。

    然而陈友谅并不姓陈,他姓谢。就是这两块玉佩合起来的谢字。

    这是几天前,朱隶随手翻一本通史时想到的。

    陈友谅本姓谢,这不是秘密,但知道的人并不多。

    “这对玉佩是陈友谅的?”吴晨惊讶地看着书案上并排摆在一起的玉佩。

    朱隶微笑着摇摇头:“吴晨你太高看陈友谅了,陈友谅是渔夫出身,他后来是很有钱,但他十五岁时,连这样的玉佩也买不起。”

    “这对玉佩是陈友谅的侄子的。”张辅下了结论。他一直在猜测朱隶故事中那位叔叔的身份,朱隶提到陈友谅,张辅立刻恍然。

    “有一个人你们一定知道,谢鸿发。”朱隶说道。

    张辅、吴晨等人互相看看,均一脸迷茫地摇了摇头,谢鸿发是何许人?为什么朱隶认为他们会知道这个名字?

    “谢鸿发后来改名为谢念琼。”

    “哦。”众人均露出原来是他的表情。念琼这个两个含义大家都知道,纪念陈友谅。

    谢念琼在三十多年前,是个大大有名的人物。打着为陈友谅复国的旗号,仅凭二十万人的军队,与朱元璋的百万大军周旋了三年。

    兵败后,谢念琼下落不明,有人说他重伤死了,也有传言说他逃了出去。

    谢念琼那次暴动,影响面非常广,特别是在陈友谅的老家湖北监利一带,得到了众多民众的拥护。谢念琼也一时名声大噪,

    其实让谢念琼当年名声鹤起,不仅因为他以二十万对一百万,也不仅因为他打着为陈友谅复国的旗号,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谢念琼还有一支武功高强的暗杀组织。一些对战的武将并不是死于沙场,而是死在杀手手下。